分類
世界觀點

僵化的心胸


我們身旁不乏許多怪人,最令人訝異的是,部分怪人並不是從小就怪,而是越長大越怪,或者說越老越怪,怎麼回事呢?





我們多半以為怪人是先天腦子哪裡有點問題,導致他/她行為異常,但如果人後天也可能變「怪人」的話,那就讓大家恐懼了,因為難保自己有一天不會走上怪路。

要理解怪人的怪行為、怪想法是怎麼來的,我們必須先看看「人的思維」是怎麼組成的。

小時候雖然我們還不會講話,但依稀記得些兒時看過的畫面,這我們稱為「意識到」,也就是當你看到光亮、聽到聲響,你會感覺到並想去做出反應,而如果你連這種反應都沒有的話,那就是所謂的「植物人」,植物人由於腦部受損太嚴重,無法去察覺周遭的動態,變成類似「只剩細胞還活著」這樣的無意識生命。

人必須要會講話、使用語言,我們才能開始有條理的「記憶」及「思考因果」,這就像是你拿本字典,把上面的中文字一個個剪下來、幾千個字隨意丟在地上,然後任意抓起一堆字,你無法從中得到意涵,你也記不起來這些字排列的順序,因為那些字對你來說沒有意義。

當你不會使用語言時,世界上的每一樣東西都充滿「不確定性」。


比方每次大雨時你只能等待洪水到你面前了你才知道要跑,而沒辦法看著遠方的山區而想到「這樣會不會有山洪啊?」


或比方當你聞到森林大火時那些被烤熟的動物味道覺得真棒時,你也無法去想「這些烤肉是怎麼來的?」你頂多只能常常回到這個地方徘徊,看看會不會又突然出現烤肉,而無法聯想「失火、烤肉」的關聯,或者「拿火、燒敵人」的應用想像,所以動物無法用火,而是看到火就直接落跑這樣的習慣性反射。

大家可以哪天有空試試看去揣摩「完全忽略語言」的感覺,你就讓自己完全不去理會旁人講的話,當別人看著你對你說任何東西,你就馬上把頭轉開東看西看,不要想任何事情,並讓耳朵完全忽略對方在講什麼,當對方拍拍你要你回應時,你也只能看他一眼就把頭轉開離去、繼續東看西看,如果對方還不停拍你問你在幹嘛,你就用頭頂撞他或咬他。

當你走到廚房或茶水間,拿起茶包、飲料包,也只能用手抓一抓、拿起來看一看、聞一聞,然後「放下」,你抬頭看著整個廚房裡面的廚具,不懂那些東西是什麼,只知道裡面似乎有放一些你看不懂的東西,最後終於看到餐桌上有一盒打開的熱便當,於是你就聞一聞,直接把整個便當吃掉,因為你也不會去想:「這個便當屬於誰的?」

而這就是「動物」的世界。

動物看待我們人類的東西都是這樣「既看不懂」但好像又有一些「什麼可以去探索的」,不過最終探索出來能理解的,也多半都是「吃的」,因為吃東西維生是最基礎的本能,而人類其他行為在動物眼中都是費解的、無意義的。

養寵物或訓練動物的人可以用一些簡單的玩具或互動就讓動物著迷,動物可以玩上多年也不嫌煩。但你有可能天天去公園「遛女友」嗎?


每天帶女友去公園散步一圈就這樣到老?她鐵定抓狂吧,更別說如果還要她去不停撿飛盤、追遙控車,那你就死定了。


人類可以透過語言去「確認」很多事物。


透過旁人每次對各種物品的同樣的稱呼,而讓我們學會了:「噢~原來這是汽車啊!」「原來媽媽這種語氣叫做『生氣』啊!」「原來把我丟到水裡這叫做『游泳』啊!」等等的。

我們一邊確認世界上的各種物品,一邊去傳達我們的喜好。


父母問:「要不要吃薯條?」於是我們知道什麼是薯條了,也記得薯條是甜的還是鹹的,接著就可以去表達「要」或「不要」的意願。





然後我們開始抽象思考:

要不要隱瞞大人那些『他們聽到會不開心的事』啊?

我能不能吃飯吃得比同學快啊?

過年是不是都有年糕可以吃啊?

麥當勞叔叔送比較多禮物還是聖誕老公公啊?

我是不是電影裡的超人啊?

當我們記憶越來越多、思考越來越多,我們就成了「智慧生物」,也就是我們去探索外星球時渴望遇到的生物類型,因為如果別的星球上只有一些細菌、單細胞生命,那跟我們知道海底火山旁邊有微生物能活著一樣,似乎僅只是某種「存在」而沒什麼太出乎意料的意義衝擊。


可是如果外星球有智慧生命、有自己的文化、價值觀,我們就會覺得很妙,很想知道他們到底在想什麼、做什麼、渴望什麼、崇尚什麼。

也就是他們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生物的主要行為動機是「生存」及「繁衍」,即使是植物也是如此,沒有植物存在的目標是把自己弄的很好吃,然後某天終於被其他動物吃光而滅絕,而是希望動物吃了後能把種籽帶去其他地方排泄、萌芽。

但智慧生物會思考「生存以外」的事,去推想事物的「更多層面意涵」,但最麻煩的就在於:

當你思考更多層面,你的「動機」也開始改變。

動物看到天空一百次閃電打雷也只是「看」,頂多躲起來,但人類卻開始會想:

是不是天上有神啊?

是不是天神發怒了啊?

是不是我們要殺幾個村人祭神才能平息啊?

是不是要獻祭沒結婚的處女才更有效果啊?

常常都有天災,是不是要定期獻祭才對啊?

所有動物都沈穩或無聊的觀看日蝕、乾旱,但只有人類會跳起來把隔壁鄰居抓去剖開胸膛放血,而更讓人沮喪的是:

你沒辦法證明對方是錯的。

因為就邏輯來看:鄰居看到日蝕,然後把你家人抓去殺掉,沒多久太陽又出來了!這不就證明殺生祭神是有效的嗎?

「那也應該試試看不殺人的話,太陽會不會出來啊!」有人激動的說道。

是的,這是所謂的實驗精神,但對方可能會想:

「靠!如果我今天少祭神一次,下次天神發怒,把日蝕變成十天怎麼辦?我的農作物就死光了!不行不行,還是先抓你家的女兒來祭神才是正經事。」

所以,雖然語言讓人類能思考、歸納許多不確定性成為「可預期性」,讓我們學會了用火烤肉吃、知道種子丟在土裡面會長蔬果出來,知道下雨可以讓作物發芽長大。

但同時人類也因為使用語言不斷擴充自己的「智慧」,而又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有些人說祭神要用小男孩,

有些人說祭神要用小女孩,

有些人說祭神要用十個人,

有些人說:「我的神愛世人。」

有些人說:「你的神才不是真神!」

最後怎麼辦呢?

就只好彼此打仗、幹掉對方、讓對方相信「我說的才是對的!」

「那也應該試試看去信仰別人的神會不會也不錯啊!」有人睿智的說道。

但這可能嗎?

你能走到樓上鄰居家說:「哈囉!我看你們掛十字架很久了,要不要試試我們家用的八卦鏡啊?圖案比較豐富也比較閃亮喔!」

難道可以嗎?

當然不行,因為對方雖然沒辦法證明「十字架效用比較大」,但你也沒辦法證明「八卦鏡比較好」,而大家也都忘記在語言發明前甚至語言發明後的一段時間內,世界上其實完全沒有這些東西。

「那何不試著用和平的方式來信仰這些東西?」有人提出看似最周全的建議。

但最後又會怎麼樣你知道嗎?


就是某一些人會「開始想」:

「老陳、老蕭你們看,隔壁那群笨蛋越來越不尊重神明了,我夢到神跟我說,我們必須要設立典範,執行鐵血紀律,以後只要誰不信仰我們的神,我們就殺光他們全家,這樣我們就一定會上天堂,如何?老蕭,這裡有個炸彈,你先綁在身上去百貨公司逛逛。」

多少人就這樣打著宗教的名義去任意揮灑了。

就算有一億人口說:「好的!我們來個信仰大合璧!或自由選擇也行!反正不要吵架、不要強求、大家快快樂樂的生活!」

但只要有一個人想著:「上帝說這樣不對,要制止這種歪風。」然後就綁著炸彈去逛大街,那我們就永遠會活在恐懼當中。

同樣的,只要人群裡有一個人想著:

被女生拒絕了,拿刀去捷運上殺幾個人吧~

被同學排擠了,拿步槍去學校掃射吧~

被房價嚇到了,拿黑心油充當食用油吧~

等等的這類思考模式,社會就會產生大大小小的動亂。

「幹!爲什麼就有人會去這樣想事情呢?不能『正面思考』嗎!不能『以和為貴』嗎!不能『心中有愛』嗎!」很多人氣憤地說道。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


怪人的思維怎麼來的?他們為什麼不能像我們一樣「正常」呢?

「是不是他們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呢?」有人問。

但我們也都看到,社會上不乏超高學歷的人做了很多恐怖的事,所以跟教育有那麼「正相關」嗎?

「是不是他們沒有體會到『真心關懷』的愛?」有人又問。

但世界上也有很多父母慈祥、和善、摯愛,小孩卻不學好,或天生喜歡虐待動物、壓榨旁人的案例,所以給更多的愛就有用嗎?

人腦跟電腦很像,假設,我們能在腦中輸入「不要傷害人類」這條指令,那捷運殺人魔可能就只會去砍水果、校園槍手可能就去掃射森林而不會殺人,所以理論上只要有足夠的「妥善指令」做為行為準則,那我們就能避免許多恐怖行徑,但這有幾個問題:

1. 指令無法精確。

大家聽過一個東西叫做「機器人三原則」嗎?這是一個科幻小說家艾西莫夫在小說中的構想,在他的故事裡,機器人出廠時已經設定好三大原則(注釋1):

a.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袖手旁觀)使人類受到傷害。

b. 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c. 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看起來是不是很棒!


邏輯很紮實吧!不能傷害人類、要聽人類的話、還要保護自己,這樣就不會被有心人士利用去做壞事了!可說是萬無一失對吧。

No,在他小說中,機器人常常被用來殺人。

「怎麼可能!機器人不是『不得傷害人類嗎』!」很多人問。

對,但如果你把想殺的人給「蓋布袋呢?」你把討厭的人用布袋裝起來,然後要機器人去揍這個布袋,這對機器人來說就沒有違背指令喔!

當你只有「大方向」時,就會衍生出各種詮釋跟漏洞。

比方公司跟大家說:「有問題或建議可以在會議上提出來喔!如果大家一致認同我們就會去改進喔!」

然後你開會時說:「經理是白痴,不做事、沒想法、挖人牆角、找很多人麻煩。」八成以上的同事也紛紛附和,但請問,公司真的就會把經理開除嗎?當然不會。

所以你能怎麼辦呢?


也只能默默隱忍、耕耘、努力工作之餘再搜集一些經理惡行證據,等到終於升職時,再請經理走人,但這不就跟原本公司的「初衷」、「大方向」不一樣了不是嗎?

這種「轉彎的思維」,我們可以稱為心機、心眼、心計等等的,也就是我們私自在心裡面調整、修正過後才使用的行為準則,而絕對不是像公司說的「有問題就提出來」,因為通常那樣做都沒什麼好下場。

2. 指令脫離現實。

如果我們都相信「愛是永恆」、「堅貞不渝」、「從一而終」這類美麗的辭藻並把它當作我們的最高準則,那理論上,你應該跟幼稚園的青梅竹馬結婚終老才對,因為那是你第一個對象,應該要「愛是永恆」。


一個跟你一起長大的人,生理本能會讓你抑制對這個人的性慾產生,這是為了避免近親繁衍的自然機制,因此青梅竹馬反而對愛情是一種劣勢,但即使你跟對方在一起很無感,也不能去尋覓其他對象,或用其他方式舒壓,因為要「堅貞不渝」。


而即使對方講話很無聊、想法很淺,容易看一些文字很多的網誌就誤解作者想說的而謾罵,甚至動手家暴,你也不能跟對方分開去尋找更理智或更有趣的對象,因為要「從一而終」。

請問這樣真的會「幸福」嗎?

當然不會。

如果我們囫圇吞棗地把各種看似「漂亮」的字句都深信不疑,那對人生來說會是一場超級災難。


因為當人類跳脫「追求食物、繁衍」後變成「智慧生物」時,我們就把整個世界、把我們接觸到的一切給過度「複雜化」了,那你怎能冀望用一句話、十句話、一百句話來當作準則依歸?

比方「心存善念」的人,最後看著其他沒這麼善的人紛紛變成大老闆、子孫衣食無虞,自己只能生悶氣。

比方「精益求精」的人,最後看著其他畫簡單卡通小人的網友變成知名插畫家、子孫衣食無虞,自己也只能生悶氣。

很多歹徒、詐騙集團成員、恐怖份子都擁有高學歷、擅長樂器、擁有藝術眼光或商業頭腦,那「學鋼琴、學畫的小孩不會變壞」又都是唬人的嗎?

「到底怎麼回事!難道每一句話都是假造的嗎!」很多人紛紛拍桌動怒了。

是的,這是一個人命關天的問題,處理不好的話,導致殺人或自殺都有可能,因此我們必須重新認知一下思維到底是怎麼運作:

1. 語言構成了人的思維。

當我們學會語言後,就可以把你看到東西、感官接觸到東西,透過語言字詞去分類、記憶、編織順序,因此我們可以開始思考「我想吃飯或吃麵」、「我昨天吃飯還是吃麵」、「我昨天吃的飯不好吃」、「昨天煮飯的人是不是外行」、「一個星期前去的餐廳真好吃」等等的各種思緒。

2. 思維構成了人的動機。

當你想著「媽媽煮飯不好吃」,所以產生了「我想要會煮飯的人當老婆」、「我喜歡吃薯條,希望老婆會炸薯條」、「我比老婆會做菜,雖然我才該下廚,但我不愛她,不想煮給她吃」等等的動機。

3. 中心思想主導大方向。

媽媽說:「以後一定要保護女生、要疼老婆。」這種男生以後就可能會去體諒老婆、思考如何能讓老婆過得舒服。

媽媽說:「以後一定要找賢慧、會做家事、懂事的老婆。」這種男生就可能會去找女生來當黃臉婆、讓婆婆使喚。

爸爸說:「我們家做營造的,馬路一定要每年開挖,這樣房貸、學費、出國玩機票錢才夠。」那小孩接班後就會開心照做,然後路平專案會失敗。

爸爸說:「我覺得日本真漂亮,希望有朝一日台灣馬路能跟日本一樣平、一樣漂亮!」那小孩接班後可能就會去日本學鋪馬路的技術,但回國後就被其他利益關係廠商暗殺。

當你心中確立一些中心思想,你往後行為就多少會依照這樣的原則去延伸。

有些人專情、有些人多情;

有些人會亂丟垃圾、有些人認真資源分類;

有些人凡事照規矩、有些人總在法律邊緣;

再極端一點的原則呢?


比方古代女生身體是不能給男生用任何方式觸碰的,只要碰到就會痛苦萬分而自殺,即使還沒碰到但疑似要碰到也可能自殺。而女生父母即便難過,卻會覺得這是「貞節、烈女」的表現而欣慰,因為當時人們的中心思想指導原則跟現在不一樣。

世間太多瑣碎的事務,所以人面對不同情境、不同領域,就會有各式各樣的的中心思想原則。

4. 偏見迴旋。

如果一句話「前後邏輯」可以相呼應,很容易就會讓某些人的思維繞不出去而形成一種堅固的「偏見」。

比方「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話,歷史上、新聞上很多人為了錢而送命的,也看過很多鳥誤觸陷阱而被逮到的,因此這看似是一個非常符合邏輯的論述,但如果你拿這個當作人生準則呢?

那「要合法地賺錢喔!」「不能搶人財物喔!」「人生不是只有賺錢喔!」「錢太多不會花也是枉然喔!」「存款很多但拼命殺價也只會吃到黑心食品喔!」等等的其他論述就不是你最大考量了,最後可能就會非法賺錢、可能會殺人越貨、可能會只愛看存款數字、可能會生活品質一團糟等等的。

而幾乎所有「成語」、「銘言」、「格言」、「經文」、「演講稿」,甚至「網路流行語」、「情話」,都可能被人拿來當成人生指導原則或中心思想!而當一個人進入「偏見迴旋」狀態時,要再走出來就很難了。

比方信仰宗教入迷的人,他覺得「你們其他人都會下地獄,因為你們不信神、不虔誠!」

你說:「上帝很好的,不會隨便讓人下地獄啦!」

他回:「你怎麼知道,你擅自揣測上帝意思,你下最深的地獄!」

你說:「你又不是上帝,你怎麼知道他會怎麼做?」

他回:「你居然還敢反駁!這就是大不敬的表現!」

相信大家都看過這類沒完沒了的爭論,而不只發生在宗教爭執,一般網路新聞或網路文章下面都有無數網友拚的你死我活,你通常看一眼就會發現當中某幾個人想法就是很奇怪或很卡,彷彿就是有那麼「一個概念」他們看不懂,而讓他們的整套思維、人生觀、人生發展,通通都因此受限、偏向,而你既不能用證據去讓他們改觀,也不可能在理論邏輯上讓他們跳出來。

怪人形成的原因就是腦海中有「卡住」的特定思維,而通常原因就是:

1. 腦部「不夠」正常。

人腦畢竟不是電腦,不是每個人的思維在腦細胞神經傳遞時的經過順序都是一樣的,簡單描述類似的概念就像:

小明的思維觸發包含「安全感」、「探究新事物」、「判斷有趣否」、「選擇要不要拿取」。

小華的思維觸發包含「顏色鮮豔與否」、「可不可以吃」、「選擇要不要抓來吃」。

那小明看到一包糖果在桌上可能就無感,但小華就會走去拿來研究,最後可能還吃幾口。

這些「先天腦部的優先在乎」跟「後天對世界的了解」讓我們每個人的行為模式都不一樣,而把這個概念放大「無數倍」就是社會中人們形形色色的思維與人生道路。

比方幾乎絕大多數女生都認知「穿高跟鞋」會比較漂亮、讓人比較有自信、看起來比較正式,但只有少數女生知道,走路或站姿不要外八字會比較好看,而不知道這點的女生就會終生不明白「自己跟另一個女生在旁人眼中的形象差異」。

又比方幾乎絕大多數男生都知道「浪漫的燭光晚餐」這件事,但是比較不浪漫的男生就真的只會去「訂一個餐廳、放一些蠟燭、送個花、請餐廳的人唱個歌」之類的,而浪漫的男生則會在各種時候都會做出細膩的舉動,那不浪漫的男生也終生不明白「為什麼很多女生並不覺得自己浪漫」?不都已經做了那些該做的事了嗎?

而最後,通常類似的人就會在一起。




比方妳站姿外八字,但妳老公可能不知道世界上有所謂「站姿外八字」而接受了妳;

比方你可能不夠浪漫,但你遇到的女生也只知道燭光晚餐、浴缸花辦這種浪漫,最後也接受了你;

這樣彼此都能開開心心地走下去,至於會不會某一方不滿足或被對方營造出來的形象所誤導而出問題,在過去文章則討論過,今天不提。

人的腦部思維順序不同,


某些人感性、有些人務實;


有些人數理強、有些人美感佳;


有些人喜歡透過創業獲得滿足感、


有些人喜歡透過自拍獲得滿足感、


有些人喜歡靠男生追求自己來獲得滿足感、


有些人喜歡靠家暴打小孩來獲得滿足感。


這些「思維體質」無法強求,當你身為男生不像女生那麼感性,你就是沒辦法像女生那樣情緒化去體驗事情;或者當你容易對外人心生恐懼,你就是沒辦法像別人那樣活躍、社交。

而這些生理上的腦部限制,就會導致大大小小的怪思維出現。

2. 灌錯軟體。

如果你從小就被灌輸「連續跌倒兩次,就是大逆不道,必須以死謝罪」,那你可能真的會在某一天跌倒了兩次後就自殺了。

人類傳統束縛、陋習思維,給了我們種種思維限制。

電影《豪情四兄弟》(Sleepers, 1996)裡面,布萊德.彼特等四個角色年輕時曾在感化院受到獄卒侵犯,如果按照中式貞節思維,他們四個應該自殺才對,因為無顏活在世上受辱,但在片中他們四個卻活了下來,並在最後對侵犯他們的人一一報復。

那到底哪種價值觀是對的呢?是要以死明志、還是繼續活著?

文天祥如果去看電影《末代武士》(The Last Samurai, 2003)會不會氣得半死?湯姆.克魯斯怎麼能「歸順、喜歡」自己的敵人?還跟敵人稱兄道弟?最後還認賊作父、回來打自己人!這不是身為人最低下的格調那是什麼?

很多故事給古代人看或給爸媽那個年代的人看,大家都會氣得抓狂,那這是不是要讓我們好好思考了:

如果一件事情放在「昨天」跟「今天」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接受度,那這裡面真的有所謂「對」或「錯」嗎?

以前父母看到男孩子留長髮都會說:「這小孩以後要坐牢了啊!」

看到男生穿黑色球鞋就會說:「這小孩要去混流氓了啊!」

看到女生染金髮就會說:「這女生要變太妹了啊!」

那父母有沒有做過「他們父母」也看不過去的打扮?

當然有啊!只是他們自己都刻意忽略了,並用「想像中的情境」去套用在晚輩身上,因為仔細想想就知道,大家有真的看過什麼人因為「穿黑球鞋、染金髮、穿鼻環、畫煙燻妝」然後就註定犯法被抓去坐牢的嗎?還要犯下足夠大的案子才能上報並被我們的父母看見當作參考依據喔?有嗎?

當然沒有,那父母這種擔憂是怎麼回事呢?

完全就是「思維錯置」導致的想像跟偏見。

他們也許看過國片裡面的古惑仔都穿黑衣服,也許看過黑道公祭時大家都穿黑衣服,然後因為怕小孩自己學壞,所以把腦海中這些元素湊在一起,覺得:「戴耳環、穿奇裝異服就是要加入黑幫了啊!自己管不住了啊!小孩要來伸手要錢了啊!不給就要動手搶了啊!」這樣的潛意識想像。

同樣的,如果你從小信仰的宗教就是教你「有機會就殺掉異教徒、即使因此殉道也能馬上進天堂!得到永生的快樂。」那你是不是有可能就走上恐怖份子的路?

老師跟你說:「殺掉同學不會進天堂啦!」

你也會反問:「你怎麼知道?你又不是上帝,我看連你一起殺掉吧!」

等等的又是另一個無止盡的偏見迴旋。




面對種種社會上的旁人動機,就出現了很多正反理論去教大家如何應對,比方有什麼「厚黑學」、「帝王學」、「主管學」,還有「黑心商人的告白」、「幕後操手的告白」、「離職員工的告白」,當你看到這麼多不為人知的心機,很可能就憤慨地覺得:「媽的,乾脆自己也來當個壞人好了!不然好心沒好報算什麼呢!」

極端的崇拜「道德約束」與極端的沈迷「惡意心態」兩者都屬於偏激、偏見,那有沒有什麼理想的方式能避免我們自己、或我們的小孩走上這條路呢?

有的,就是把「心胸開放地接受各種可能性」當作最高原則。

有可能存在上帝,但也有可能沒有,不是嗎?

上帝有可能是白人、黑人,但也有可能是外星人,不是嗎?

世界上可能有外星人,也可能沒有,不是嗎?

有男生是為了想要親密關係而討好妳,但也有男生是為了追老婆而討好妳,不是嗎?

有些男生是為了太喜歡妳而娶妳,但也有些男生是為了不想當壞人而硬娶,不是嗎?

有些女生是為了真心喜歡而嫁,但也有些女生是為了物質生活無虞而嫁,不是嗎?

有些女生是因為痛恨男生而罵男生,但也有些女生是因為沒被男生疼愛過而罵男生,不是嗎?

有些網友是因為無聊去留言謾罵,但也有些網友是因為誤解文章內容而狂罵,不是嗎?

有些魚類是可以安全生吃,但也有很多魚類是煮熟再吃比較好,不是嗎?

有些好男生看似很可怕,但也有壞男生看似很正當,不是嗎?


每件事情也許都還有其他解釋,不是嗎?

當然都是。

各種事情都有太多可能性,而如果你已經預設立場認為「這件事情就該是什麼樣子」,那當後來發現其實不是這樣的時候,思維就可能會受到衝擊、憤怒,嚴重一點的就連帶其他世界觀一起崩解,最後又鬧出人命或不可收拾。

所以,保持開放的心胸,嘗試接受各種可能性。

後記:

小時候大家多多少少都會發現班上有一些怪人,或某些時候我們自己也被當成怪人,但最奇怪的就是,長大後許多原本看似正常的人,居然都漸漸變怪了,放眼望去一大票怪怪的鄰居、怪怪的路霸、怪怪的奧客、怪怪的電影院觀眾、怪怪的同機旅客,爲什麼呢?

原因是很多人的想法不多,等到終於面對複雜的世界時,發現很多東西自己都沒什麼準則,而只好參照:

1. 父母的行徑、父母的做法。

2. 電視、媒體上的主流做法。


3. 東拼西湊的格言、語錄。

在他們心中不一定是「我今天就要拿某某人來參考」或「某句話就是我的座右銘」,而可能是把那些案例存於潛意識當中,而這種潛意識的僵化思維會跟往後其他思維互相干擾,這也是為甚麼很多不得志的父母,會越來越討厭看自己小孩喜歡的各種東西。

覺得小孩崇拜偶像、花時間打扮、從事各種興趣都沒什麼太大意義。那對這些父母來說什麼才是有意義的呢?

唸書、成績。

但你可以想像,這些當了父母的大人,在自己學生時代絕對不會以「唸書、考試」當作生活目標,而只是因為他們當了父母後根本不知道該給小孩什麼,於是就直覺地想:


「父母就是要督促小孩唸書吧~」


「小孩就是要專注課業吧~」


「如果小孩不開心一定是旁人害的吧~」

他們絕對不會認為是自己造成小孩的不開心、思想偏差,那也絕不會為「自己的小孩變成怪人」而想去負什麼責任。


新聞上的少年重大犯罪,從來沒有父母說:「我很清楚是我自己所作所為而造成他的行為偏差。」


因為這些父母自始自終都在狀況外。


當他們跟旁人有了衝突,也幾乎都覺得「是別人的不對」。當別人跟他解釋也聽不進去,而造就出各種怪人。

語言、文字的力量在於它「塑造了我們的思維」,而只要輸入的順序、內容有誤,人很可能就過度參照、信仰而一輩子偏激或為其所苦。



生小孩的人務必注意這一點。




注釋1:

這裡的機器人三大原則採用維基百科的文字描述。

這次的封面照用的是電影《豪情四兄弟》(Sleepers, 1996)的劇照,這部片很好看,沒有特別強烈的起伏,但一段段的鋪陳讓你很融入情境,而且會感到人生演進的時間感,令人省思我們自己是不是浪費了不少時光?大家有機會可以看一看。








在〈僵化的心胸〉中有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