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常喜歡寫「某某人價值觀偏差,以致於犯下某個行徑」,這是句話有邏輯上的問題,因為當人類開始發展語言思考時,就已經跟自然本性偏離了。
動物為了生存會吃各種抓的到的獵物,但人類則是為了喜好而區分某些動物是獵物、某些則是寵物。
獵豹祈求上帝讓牠抓到蹬羚,才能讓自己活下去,而蹬羚則求上帝不要讓自己被獵豹吃掉,到底哪一邊才是合理的呢?
人類發明了語言後,就踏上了無止盡的邏輯迴旋。
一個問題被想到,一個行為就會出現,久了就變成一種堅持、一個信仰。
一個人某天發現「為什麼人要吃肉、吃重口味?」於是他就想吃超清淡,而走向清淡路線。
另個人有一天發現「這座山為什麼這麼高?」於是他就開始攀爬高峰,挑戰自我。
語言的問題在於:
既然這些都是自然法則以外的思考和決策,那如何能去立定一個所謂「好的」或「善的」價值觀呢?
比方畜牧業的動物得了傳染病,為了大眾的健康要進行全面撲殺,可是如果是人們得了傳染病,怎麼為了大眾健康卻又全面研發疫苗呢?
人類發明了語言,由語言衍生出了思考,然後思考各類事物的價值。
麻煩的是,人類也開始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
動物吃飽一餐就休息了,人類吃飽卻還會想:「我要吃更多、我要全部都佔有!」
最後聰明的人開始想:怎麼去存到最多食物、取得最多資源。
這時也就出現了一個哲學問題:
「為什麼不這樣做?」
如果可以,為什麼我不把全部的土地佔為己有?
如果可以,為什麼我不把賣房利潤不斷提高?
能賺兩百萬,為什麼要只賺一百萬?
能賺兩百萬,何不多賺五百萬、八百萬?
如果不這樣賺個幾億元,我怎麼買得起遊艇或飛機?
一艘遊艇六千萬,一台飛機十億,如果不得到這筆錢,我怎買得起?
我想要、我一定要、我人生的願望就是這個!
既然土地在我手上,價格也隨我開,那請給我一個理由為什麼我不賣超高價?
Philippe Starck設計的遊艇,要價2億英鎊(約台幣94億7千萬)
是的,對於很多人來說,滿足財富願望的重要性超過世間一切其他考量,就像是電影《華爾街》裡的Gekko說的那句話:「我拆毀那間公司拿去賣,是因為那間公司可以被拆毀!」
所以,
我包了工程,當然馬路可以年年開挖,
我賣你房子,當然可以要你交出畢生積蓄,
居住正義、社會公平、善良風俗、惻隱之心、人情味、道德?
麻煩想要再講這些的人,請回頭看看最前面獵豹的那一段。
這不是夠不夠的問題。
—
後記:
語言的邏輯,無法講誰對誰錯。
郝龍斌政府說台北市的停車位比率已經高於國際水平,但事實就是每天有上萬人消耗大量的汽油與時間,只為了找停車位;政府有錯嗎?浪費汽油有錯嗎?增加廢氣排放有錯嗎?
而房價太高有錯嗎?想買私人噴射機有錯嗎?人民沒地方住有錯嗎?人民吸入有毒廢氣不行嗎?
這些都是有無數民眾、學者會不停討論,但不會有任何一個人去處理的問題,或者換了執政者也不一定會去重視的問題。
是的,我覺得房價很高,我也希望本國人可以分配自己的錢去提昇生活水平,而不只是全部交給建商後,剩下的錢只夠一年一次的旅遊或便宜的大餐,但我無法一一影響那些人,我能承諾的只有:
當未來有更多資源時,我會盡量蓋很多漂亮的國民住宅給朋友和有需要的人。
而颱風來臨時的晚霞總是火紅動人,很希望大家都有機會看到!
—
封面圖是電影《華爾街》(Wallstreet, 1987)的劇照,《華爾街》反映的不只是美國的金融夢想或金融成就,而是反映「現代人類的夢想與結果」。
每個人都想要擁有「當代世界的富裕生活跟奢侈品」,但是有太多這類奢華物品是被「炒作」出來或「累積」出來的,也就是你想要吃最好的東西、用最好的工藝品,就得有那麼多人、那麼多資源集中起來為你完成「這一樣東西」,因此不可能每個人都擁有,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工作報酬也永遠負擔不起的。
於是有些人想到可以炒房、可以馬路年年開挖。
而這些事是你不做,其他人也會做。
但世界上也有其他人不是用這種方式賺錢,也有其他人不是用這種「毫無顧忌」的方法來對待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