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逛過大陸的社交網站,會發現那上面都有很明顯積極的「督促你擴大規模」的領航風格,就是希望你的帳號規模能從「從小變大」、「從小個人變大單位」的經營方向。
註冊後,最基本的當然希望你加入「付費」會員,才能擴充很多看似基本但在別的地方是免費的功能,然後從「首頁」到你的「興趣社群」頁、到你使用的各種「小軟件」,每個單位都會天天私信給你、請你去天天簽到來累積點數。也就是除了希望你天天都要上網站以外,還要每天去看所有你追蹤的那些關鍵字、社團、粉絲頁、意見領袖的個人頁面、網紅頁面等等,然後按下「簽到」才算完成當天的「工作」。
所以你的早餐照最好從一開始就某種符合文創喜好及激發小資渴求「簡易白手起家」的勝利情懷,如果你沒有走到這個方向,那不只本質上會是徹底小眾,連帶的也會在心裡面產生一種「我怎麼會這麼小眾?」的自我質疑。
但你本來,只是想放個照片而已。
就只是想像在IG上、臉書上那樣,僅此而已,但在前述的那種環境下,瞬間無數的關鍵字廣告、標籤選擇、宣傳手法、露骨手法、互粉手法就把你給淹沒了,你開始猶豫:「難道,我勢必要拼一個『大華東地區早餐狂人』的標章嗎?想靜靜的弄點小社交不行嗎?」
殊不知,連所謂的「歲月靜好」也早就有成千上萬個以這種「謐靜、脫俗」的網紅在鋪天蓋地的拓展疆域、傳達自己「只想尋一片無人的田野」卻莫名被萬人擁戴而「求仁得名」了。
不過讓我們想想,如果你有住的地方、也有一個能供給吃喝的工作、甚至還有餘錢做點休閒娛樂,那,真的有必要「衝到」眾人頂端嗎?
說白話一點,如果你有房子住又生活無虞,那為什麼不能好好享受人生、體驗這個世界?
很多女生明明想要過的是「體驗人生」,但卻因為受到「老公壓力」或「婆族壓力」而不得不親上火線、試圖去衝一陣,不論是外出工作、外出創業、或在家族事業幫忙。(注釋1:婆族)
在某個玻璃窗後面,一個女生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動不動在臉書上寫:「相信自己選的是對的,選的這條路是好的。」隔天又寫:「到底是為什麼要這樣被看待?到底自己還能撐多久?」再隔天又寫:「今天要重新出發、要重拾初衷。」然後隔天再寫:「心裡累誰人知。」每個月就這樣不斷循環。
從字裡行間你可以發現她根本不想做這些事、不想過這種生活,但卻要每天隱淚說服自己「這工作很好、這工作很好」。每天拼命寫,希望大家能衝上去安慰她,但所有朋友都是粗線條、根本沒發現她心在淌血,還紛紛雪上添霜說:「妳好厲害喔!真是女中豪傑啊!」
但她的壓力已經快讓自己爆炸了。從旁觀者角度看,你可能會覺得:「為什麼,不乾脆做份其他工作算了?」
先插個題外話,當你看電影從《華爾街之狼》到《第六感生死緣》到《華爾街》甚至再到《寄生上流》裡面,你會疑惑為什麼外國都有那種漂亮寬敞的房子、奢侈舒服的設備,主角跟他的伴侶們還過著悠閒綺麗的生活呢?
很簡單,純粹是因為「外國人願意花錢去享受生活」而已,外國人覺得我家有錢,當然可以用好東西不是嗎?當然可以享受世界上的美好不是嗎?所以住家寬敞明亮、私人泳池大廚房這些「看似基本的奢華」有什麼不可能的呢?最起碼「能避開自己不喜歡的生活」這一點是絕對沒有猶豫吧。
那在台灣這為什麼又很少見呢?
下次當你經過仁愛路豪宅的時候可以抬頭往上看,你會發現裡面多數人家裡僅僅裝了老派日光燈、老派吸頂燈,放眼望去昏暗伴隨憂鬱的客廳及房間、掛著老派漆黑的畫作,當你把這樣的畫面拍下來,剔除底下的大中庭、守衛隊、還有那些出入進口的名車跟城堡型的警衛亭後,你完全無法辨認那到底是所謂的「台灣金字塔頂端豪宅」還是「五十年老屋等待都更的釘子戶」景觀。
也就是,很多台灣的「豪」(不論富豪或土豪)真正買到的都是形而上的東西,比方「地段」、比方「群落」、比方「面子」,這些東西有沒有實質好?難講,但你可以確定外國歐洲隨便一個六歲小男孩看過的奢華或富裕,可能輕而易舉超越台灣數十年來的多方霸主。
那台灣女生在嫁人的時候,何苦就問一問男生:
Q:我以後能不能不要上班?
Q:我以後能不能享受花錢?
先說,在外國,這是可行且行之有年的,外國人的富豪家族之所以男、女主人看上去都很有氣質,是因為他們早就在富裕的環境裡,一代、兩代、甚至更多代的在當中「生活」,你必須習慣在富裕的環境中生活,你才能自然地使用富裕的產品、才能自然地依循富裕的規矩,你舉手投足才會順暢到看起來就是一直在這種地方生活的人,而不會像是土豪,突然穿上名牌服裝進入大觀園後不知所措,或乾脆用蠻不在乎來掩飾自己的生活環境根本不是這種等級。
外國電影也常常有這種橋段,一家人要去富裕朋友的家裡,爸媽趕緊跟小朋友交代禮儀、講話方式,然後不停地看到底衣服有沒有穿好,因為這些都不是自己原本的生活內容。
那如果歐洲人跟台灣人一樣呢?西班牙富豪跟自己小孩說要省吃儉用、不准沒經過爸媽同意就自己買車買房,最好還要藏拙、裝得一副平凡子弟兵的樣子;法國貴族打發自己小孩去街邊工作賣賣文創小物或開個小店,每月可支用零用錢不准超過2千歐元。請問,歐洲還會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嗎?還會是大家嚮往去拍照、擁有文化遺產古蹟、居民窗台鮮花街景的美麗模樣嗎?
不可能吧。
那又為什麼我們的華人,不能同樣也「安心過著自己對應階級的生活呢?」
就像前面說的那種女生,在環境許可、生活許可、時空背景也許可的狀態下(至少目前沒有戰爭吧),舒舒服服地生活不行嗎?安心找找自己的興趣不行嗎?為什麼變成:
女生想著:「如果我不去上班的話,老公也許會看不起我~」
女生想著:「如果我沒做出名堂的話,老公也許會覺得我沒成就~」
女生想著:「如果我說要在家裡享受生活的話,老公會覺得我比不上其他女生~」
最後想著:「我不敢說出口,我只能盡可能做出很享受工作、很有成就感的樣子給老公一個交代~」
而這裏的「老公」一詞,可以替換成「婆家」,當然如果妳是本省人的話,也可以替換成「爸媽」,因為很多本省人是不希望女兒亂花錢的,尤其買房或分產的時候最明顯,絕對都不會填在女兒的名下,當然這講出來也許會被誤認為是省籍歧視,因此我們不多著墨,但還是回到那一句:
有必要嗎?
這就像是在大陸社交網站,你還沒發出第一篇Po文,官方已經幫你把你未來一年的路都想好了,推出個「預繳一年會費大優惠」,然後推薦你三十個你根本毫無興趣的網紅讓你追蹤,不要嗎?一個星期後再另外推薦你三十個,否則你的「社交設定」就不算完整喔!
但你明明只是想放個早餐照片而已。
就像妳明明只是想嫁個豪門或好老公,溫馨地享受老公原本暗示會給妳的放鬆生活,但蜜月一結束,馬上整裝待發要殺入職場立一番戰功,每個星期匯報進度給上級、每天發動態來交代自己有達到當日目標,這這這...?
這種為了「不讓他人失望」而硬要衝的缺點是:
如果你不是在某個領域有特別優勢(這是衝出去的首要條件)、
也不是選定了一個適合自己發揮的領域(這是衝出去的次要條件)、
也不是有特定的必須原因(這是基本條件),
那拼了命地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不但難以發展,還會讓人忽略生活裡的各種「美好」細節。
妳每天只想應付生活、應付工作,然後把這一切包裝的好像是自己「愛得要死」的美好組合,最後就是,時間也花了、東西也用了、對外宣告「這些有多美好」也大聲講了,但是自己夜深人靜的時候卻完全不開心,只能暗想:「到底什麼時候才會苦盡甘來?」
這裡不得不再插個題外話,大陸的「世界工廠身份」跟「網拍環境」已經讓很多大陸朋友的生活體驗細節掠過台灣了。(我不說「超過」,以免有網友激起愛台灣的心而想無的放矢,我判斷這類人應該是用特定的關鍵字來啟動腦中的愛國開關,所以「超過」一詞不講也罷。)
大陸因為是世界工廠,所以你購買當地生產的生活用品都比我們這裡商家賣的便宜,同時國外各種設計品牌因為在大陸代工,所以在當地賣的很多設計產品也比我們這裡便宜,也就是大陸朋友可以用更低的價位,買到我們認為是中價以上的設計商品。
台灣人會專門去找設計商品的人除非是本身喜歡國外設計師或品牌,不然就是從事設計相關的人,再不然就是在國外待過的人才會知道,但大陸卻是任何一個大媽大叔,當他買生活日用品的時候,這些國外設計品就是他的眾多網拍選項之一,商家側邊欄裡面動不動就有一整排台灣人聽都沒聽過的設計品牌可供選擇,且並沒有貴到哪裡去,更沒有什麼語言隔閡,因為商家都寫了動人的宣傳文字,還有買過的網友們連番評論推薦,即使不去研究什麼設計理念或設計師履歷背景,但買回來用總沒問題吧?導致現在很多歐洲日本的居家品牌已經是大陸很普遍的國民商品了。
回題,如果,妳老公能讓妳不用上班,妳又能輕而易舉買到這些中低價的設計商品,難道妳不能輕而易舉地把此刻的生活直接往上提升一階嗎?
請注意!
這可不是什麼「哎呦!外婆留下來的碗盤卡好用啦!用了四十年都沒壞啦!雜貨店賣的五十元湯勺就可以了啦!」這種節省論調喔!
而是多數台灣人即使面對老家的碗盤破掉,即使自己跟老公買房住了新家,卻幾乎仍會去挑一些老碗盤、老廚房用具、老刀老勺老筷老匙來用,為什麼?
「因為還沒有功成名就啊!不能亂花錢!」
「因為結婚時親戚就送了啊!省一筆費用啊!」
「因為設計品牌都五顏六色的啊!怕家裡太鮮豔了!」
「因為不敢跟老公請款啊!怕老公又要揪我去上班!」
等等的不脫這類怕東怕西的理由,但請問,至於嗎。
家裡買全套的新餐具、新寢具,是會花你多少錢?
親朋好友送的醜陋小物通通丟掉,是會被誰發現?
是的,其實根本就沒有任何阻礙,妳要提升妳現有的生活品質、生活感覺,絕對比妳想像中的容易,絕對比妳等了二十年後再「升級」來得沒有壓力,同時如果妳真的想說未來再去「好好採買一回、好好更換一次」而一直等待下去的話,那可能一輩子也沒這個機會了。
因為人心只會越老越僵,而老公則會越老越冥頑,最後妳很可能就變成那種:
「哎呦,這些不是我們家的風格啦!我們家沒這麼漂亮啦!我不值得過好日子啦!」等等的怨嘆晚娘。
是的,
女生朋友們,如果,妳是妳老公追來的,那妳絕對有資格跟立場問他:
「我以後能不能不要上班?我以後能不能享受花錢?」
否則,世界上有幾億男生可挑,為什麼非要選妳老公?為什麼非要做面子給他?為什麼非要假裝自己配得上他而去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然後妳老公到底追妳來是幹嘛的?做家事的嗎?當出氣筒嗎?不應該吧。
同時,有錢不花、讓生活水準降級,對身心只有負面影響,因為,除了有「打腫臉充胖子」,當然也有「不呼吸充瘦子」,每天,呼吸都吸少少的一口,生活都用老老的簡陋,每天看著醜陋的傢俱、餐具、曬衣夾、收納箱,然後說服自己「再過二十年,就能買一套新的餐具了!就能換一套新的不銹鋼刀具了!」
一忍再忍,看著朋友的生活都乾乾淨淨、新新穎穎,動不動又在IG上放什麼新的黃色通心麵沙拉盒、藍色磨山藥泥的碗缽,自己卻只有乾瞪眼的份,然後又邊啜泣邊想著:「唉,我家沒這麼漂亮啦,沒必要用這些東西啦。」
而老公呢?
早在上禮拜他就買了最新的電動主機跟藍芽喇叭,然後對老婆殷勤地說:「以後妳要聽歌也可以用這台喇叭喔!」
媽的!老娘什麼時候會在家裡用喇叭聽歌啊!
—
注釋1:
婆族。這裡不講婆婆,是因為要欺負或責難媳婦的時候,公婆通常是同一陣線,只是由婆婆出來當發言人,而當你想像這個畫面的時候,是不是婆婆站在正前方,小姑跟公公分站身後兩側,然後其他家族成員依序往後扇形排開,彷彿「討媳聯盟」般的陣仗由婆婆領軍,所以我們稱為婆族。
除了那些好婆婆,多數婆族對媳婦的最低要求就是:「不要讓我們家族的財產變少」。
也就是:「我兒子多愛妳是一回事,妳來我們家不要讓我們家的總資產減少才是關鍵,妳可以從娘家帶來、可以自己去賺來,或買樂透搞投資都隨便妳,但別想嫁進來後還能爽爽地花錢,哼!我身為婆婆,自己都沒敢享受到什麼,妳當媳婦是怎麼樣?生幾個兒子先才對吧?」
當然,如果有婆婆對媳婦很好,讓媳婦過好日子,那當然就是所謂的好婆婆了,遇到好婆婆的女生們,在此祝賀妳,務必要把得到的善意跟好心情傳播出去,不要讓壞婆婆霸佔世界。
—
後記:
有三種女生看似能享受卻不能享受,
1. 老公可負擔卻不願意。
2. 婆家可負擔卻不願意。
3. 娘家可負擔卻不願意。
也就是老公或婆家或娘家,明明都有足夠的財力讓女生去好好體驗世界、發展興趣時,卻因為華人的省吃儉用、富貴不落外人田的傳統心理,而逼得這些女生只能去做一般的小資族。
而相較於一般小資族,這些女生又因為知道家裡「明明有錢!」但卻因為種種理由而不能動用,或者只有老公或長孫能花錢,心情就會卡在中間,想要擺爛卻不敢,但說要去全力衝刺打拼又沒這個動力,所以長期下來反而更一事無成。
男生有錢當然會幫自己打理、滿足玩樂所需,所以買買車、買買玩具都在所不惜。而本省人比較重男輕女,都是男孫輩繼承主要財產,所以女生的哥哥或弟弟當然不希望她來分一杯羹,反正妳遲早要嫁人當潑出去的水不是嗎?那幹嘛還來分我們的錢?
而婆家呢?婆族看妳這個媳婦就是個外人,我們自家兒子、女兒、孫兒都是我們這個姓,那為什麼要讓妳這個外人進來過好日子?來花「我們倆老年輕時打拼的成果」?
所以,女生要從娘家或婆家拿到錢絕對是無比的難,但至少還能從「老公」下手,這時候,「有沒有男女感情思維」就很重要了。
是的,過去很多人想說,幹嘛看這些男女感情思維?我看那些勵志小品、偶像劇小品就好了啊!
那結局就是,妳看了一堆勵志小品、語錄小品、雞湯小品、負能量小品,最後卻變成了晚娘,這這這,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吧?
—
封面圖選的是電影《真情假愛》(Intolerable Cruelty, 2003),所有女生都應該去看一次,裡面女主角拼死拼活也要幫自己「弄到錢」,去「自己享受」的心情值得我們常駐心中。
千萬不要去選「附帶『不可食用的麵包』的愛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