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女生與男生 幸福的秘訣

愛情決定論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叫人害怕拿測謊機相詢。」

如果從今年開始,政府規定所有婚禮都要先用測謊機詢問新人雙方的真實心意,那社會上可能一半以上的婚事將崩解,因為很多人看待結婚跟愛情或承諾無關,而是跟社會習俗或利益有關。

常見的情況是男生並不想結婚或對女生沒什麼感覺,但因為一些「開不了口」的原因,而還是憤而結了。


不過,即使沒走到婚姻這一步,我們抓起測謊機去調查周遭的情侶,也總有無數的秘密隱藏在大家的感情背後,也許是外在、外人影響,比方「對方家世好,可以讓自己少奮鬥八十年」或「自己其實喜歡其他人」,但部分問題卻是當事人自己也很難描述清楚的種種情緒,為什麼談感情會有這麼多問題呢?

先插段話,如果你問醫生「如何治療病毒感染?」得到的答覆卻是:「要注意與他人的距離、讓人與人之間的溫暖發酵、對世間的關懷要重質重量,並無時無刻激發自己的潛能,再耐心地等候健康的到來。」請問難道你不想掐住他脖子問他是不是在搞笑嗎?

市面上許多「感情言論」、「兩性分析」、「雞湯小品」雖然看起來都很溫馨,但那都只是為了吸引閱讀量而過度簡化文字,讓很多人以為感情可以「以簡御繁」,但這多半只起到安慰作用並錯失時機而變成無奈的人生搞笑,因為處理感情極其複雜,所以讓我們停止搞笑,花點時間認真檢視一次。

一些案例問題我們放到最後討論,避免中間解釋太多而混淆了主軸。






在華華咖啡廳我們為愛情下過定義。


愛情的定義:遇到一個可以瞬間觸動自己對於未來想像的對象。

當你遇到某個人,突然產生一種衝動,想要跟對方「再見面」並「親密互動」,且在過程中會感到大量的快樂,然後想要持續這樣的感受時,就是我們「愛上這一個人」。


而所謂的「喜歡上」則是保守的自我描述,就是我們還不確定想不要要一直「持續下去」,所以先語帶保留。

那當然,如果你不渴望見到對方,或不想跟對方親密互動,那即使兩人交往或結婚也必須歸為其他類型的情感,比方「想要一個同伴、怕孤單、習慣了對方」等等,而並不屬於愛情的範疇。


這樣大家就好理解了:社會上多數伴侶或夫妻並「不」是靠愛情來維繫。


而是人們不自覺或勉強地走入婚姻、同居、養小孩關係。

「愛上」一個人要靠觸動我們的思維期待跟未來想像,所以這牽涉了「條件論」,你絕對不會聽到有人說:「因為那個人像白紙一樣單純、像白開水一樣清淡,所以我好喜歡對方!」沒這種事。


而最吸引人們的三大要素是:外貌、財力、趣味。


1. 外貌。

外貌主要觸發三種反應:性愉悅、想像力、人格綜合情緒。


也就是你想跟喜歡的人親密,溫存後還想跟對方一起去做各種其他事情。

對男生來說,女生容貌觸發的性愉悅感非常快速跟強烈,也就是「跟自己越喜歡的樣貌有親密互動,滿足感越大」。通常這種愉悅體驗超越「幾乎所有其他類型的感官愉悅」,比方什麼吃大餐、購物之類,而能讓男生產生「幸福感、安全感、短暫忘卻現實感」。


男生潛意識會覺得:「不論世間再苦,只要能看到一個漂亮的女生,未來就有希望!」於是多看幾眼、靠近一點、甚至想去追求,所有過程中心裡都連續產生幸福感、愉悅感。


因此男生理智很難去跟自己說:「唉,糾結在男女情愛讓人起起伏伏,追求美豔佳人吃力不討好,我們乾脆看破紅塵、終生不要搞這種肉體互動吧!」

無法,



反而是因為有這樣的愉悅而讓男生觸發、期待了連續的渴望,而感到「真希望未來日子裡都能繼續有這種感覺」進而產生出感情。

雖然親密歡愉中,雙方都非常舒服,但性愉悅的本質體驗對男、女生來說「不那麼一樣」,所以彼此會誤判對方的感覺。


雙方都以為對方跟自己是「一樣的舒服模式」,導致部分男生以為「我碰碰妳就這麼舒服了、難道妳不是嗎?」而造成性騷擾事件。


或者男女過夜後,男生想著:「難道這種舒服不是你我追求的『一次緣分』嗎?我們過夜一下就夠了啊!為什麼結束後還牽扯到其他?女生說想要見家人、又想昭告天下?這這這?」


而女生卻想:「不就是因為彼此都很舒服、快樂,所以我們更應該把握這『一生緣分』嗎!一起好好走下去、見見彼此家人不是很圓滿嗎?怎麼事後你對我如此冷淡?甚至還跟其他女生也同步發展?這這這…?


都產生了各種誤會。



各種「性吸引」給人的愉悅感都極大,所以我們腦子會「強烈期待」接下來的人生也能有這些觸發,也許是看一看、也許是親一親、也許是抱一抱,即使是小朋友也有類似的感受。


越是自己喜歡的外貌,對我們的性愉悅觸動也越大,並因為對方想再見到你,所以會圍繞你、追求你、討好你,然後隨著時間過去,我們會漸漸觀察「是否對方的其他細節自己也喜歡?


如果各種細節都喜歡,那感情就會更穩定,如果很多地方不討喜,就會漸漸疏遠或不耐煩,這些「自我心中條件評比」是感情問題裡最常見的兩種情況之一,另一種是「移情別戀」,稍後討論。



人類「以貌取人」,因此我們評比別人時,都先判斷對方外貌是不是我們的接受範圍,然後才會發展情緣。


對方的「樣貌+打扮」都是你很喜歡的樣子是最理想的狀態,從「一直想見到對方」到 「想發生性關係」中間的種種互動構成了感情中的所有層面,如果兩者渴望都沒有,比方你不想見到對方或不想發生關係,那就脫離了感情範疇,也就不是愛了。


至於筆友、網友、詐騙交友,則是靠某些照片或資料來觸發我們的「視覺想像」。


交筆友、網友的時候,我們會在腦中創造一個美化的對方形象,我們想像對方真棒,一定是我們喜歡的樣子,進而腦部不斷加深「自我反饋」,覺得那個素未謀面的人真特別、真動人,但這有很大部分是在跟自己腦海的想像力談戀愛,所以等到見到本人時,如果對方不是我們喜歡的樣子,那些澎湃感會瞬間降溫。



外貌能靠打扮來加分,是因爲我們感官對外在世界的各種組成比例有不同喜好。


比方特定的調味能給你更好的味覺滿足,特定的髮型服裝也能讓你的視覺或觸摸的愉悅感增強,你可能就是想摸摸某個女生的頭髮、肩膀,或想摸摸男生的曲線、凹凸。


外貌還能促動人的「想像力」,比方男生打扮富裕,會讓人覺得「相處起來好像很輕鬆、很省錢或有更多搞頭」。而女生打扮的很氣質,也能讓男生覺得有「跟她在一起很文明、可以出入文明場合、聊文明內容」的現代感。


即使是墮落模樣,也會讓某些人喜歡,覺得「充滿一種亡命天涯、永遠見不到太陽的刺激感」而愛死了!


不同的「外貌+打扮」會讓你吸引到不同的喜好族群。



有些人會強調說:「我打扮是為了我自己!不是為了別人的眼光!」

那這就要去界定「打扮」的目的。


如果一個人想要「讓人覺得他是遊民」,那他穿成遊民的模樣就無可厚非,而如果目的是要吸引女生、跟女生約會,那遊民裝就不適合。


舉「遊民裝」當例子大家很好理解,但現實中男、女雙方都有很多裝扮是會讓對方無感而自己卻從不知道的!


所以我們應該去打聽一下對方的喜好或自己給其他人的形象是什麼,詢問「敢講真話」的人,否則大眾都喜歡裝好人,身邊的朋友都是損友,總會講一些國王的新衣而耽誤到你。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小看了外貌的「吸引力」跟「觸動愉悅的能力」,很多人以為只有「年輕時才需要打扮」或「婚前才需要打扮」,因為要吸引異性、要提高一點自己的水平,那婚後就不用了吧?


這是很常見的誤區,女生年輕時因為單身或工作要求穿的人模人樣,吸引到了男生追求迎娶,但等結婚後就鬆懈了,變成大嬸歐巴桑,老公雖然沒意識到這種轉變,卻再漸漸想不起為甚麼當初會跟這個人相愛?彷彿路上其他女生、公司其他女同事都更有味道耶~


因為女生無法再「觸動」男生了,那男生就不動了。




而男生年紀越大,收入雖然增加,卻沒有相應的氣質增長,於是越老越惹人厭,最後變成糟老頭,女生無奈之餘,會非常恐懼未來退休後跟老公四目相望,因為老公也是一點也不吸引人啊!



對男生來說,異性外貌是首要吸引條件,外貌吸引你才會讓你一見鐘情或日久生情,這是生物本能的腦部感官喜好,而並不是理智的驅使,我們無法理智地想:「這個女生雖然外貌完全不吸引我,但很有其他才華,來喜歡一下吧。」無法這樣,而是靠本能的喜好。


就像有人喜歡吃辣、有些人喜歡吃甜那樣,你就是想吃,無法強求自己不吃。所以當我們被特定外貌吸引時,只要「看到她、想到她」就會產生連續的愉悅感,才會有所謂的「好想一直見到對方」、「眼睛離不開對方」、「被對方電的神魂顛倒」等等的狀態。


運用這種觸動機制的商業模式我們稱為「性聯想產業」,也就是讓男生無法控制地被女生的外貌吸引過來,比方常見的寫真集、展場模特兒、直播等,都是透過外貌來吸引觀眾來賺錢,男生並沒有真的跟這些女生交往,但就是因為一直能看到、聽到,而一直陷入在裡面。

跟「性產業」有所不同,性產業是靠「直接性接觸」所觸發的愉悅感來賺錢,因此要有個援交妹或酒店女去幫男生碰碰手、動動口、纏綿翻滾一下,男生才舒服了而付錢。


性聯想產業是在「觸發者」與「想像者」中間參有其他中介或名目來吸引人去被「性吸引」,你就是想看到某個偶像、看到某個直播主,然後你迷戀了、崇拜了、愛慕了、幻想了,甚至愛上這個人了,業者就在當中收取類似「販售紀念品」的費用,比方賣賣周邊商品、賣一些網路禮物等等,讓你雖然沒有直接接觸到愛慕對象,但卻覺得好像透過了這些行為而跟對方有了間接接觸,這也能讓人有愉悅感。


那有人會問:這種「被某個人觸動性聯想」跟我們「被某個人啟發」是不是一樣的呢?


這就要看當事人的發展,如果你因為被某個人吸引,而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更好,那我們稱為這叫被啟發,但如果你迷戀某個人,花了時間心力財力,最後自己卻每況愈下,那這就不算是被啟發。我們當然希望大家能能越來越好才對。



感情理想的狀況是:彼此喜歡對方的外貌、氣息,且能隨著時間過去仍往彼此喜歡的方向演變。



你喜歡對方的樣子、喜歡對方的行為,多年後還是很喜歡,也許是對方始終如一,或者對方自己變得越來越好,這樣我們才能一直喜歡下去。




「不對啊!某些朋友的伴侶並不是他們最喜歡的樣子耶!」有人提出疑惑。


你會發現,社會上絕大多數的人都選了「自己沒那麼喜歡的人」當伴侶,為什麼呢?這樣怎麼會快樂呢?

原因是,很多人並不期望人生能很「澎湃」,他們會覺得條件很好的伴侶會讓自己天天提心吊膽,深怕對方會三心二意,或怕自己給不出對方想要的生活,因為如果對方真的是一個不錯的人,那當然也會希望人生能越來越好,而這就要我們自己不斷進步、留心。


相較之下,如果選了一個要求小或不引人注目的伴侶不是很輕鬆嗎?


沒有別人會來追求、搭惹,同時伴侶也不在乎生活是不是要更好,這就讓我們感到輕鬆!不過這樣的選擇有利有弊。

當你心中想要去「配得上」條件好的人,你就會想提升自己,讓對方不要因為你的「缺點」而不開心,所以你會給自己目標、動力,你會想改進缺點,然後你就可能會越來越好。


但如果彼此都沒什麼人生要求,那生活很多地方就會漸漸懶散、不在乎,覺得:「家裡亂亂的有差嗎?老婆每天臉越來越黃有差嗎?自己越來越惹人煩有差嗎?」就都沒差了,反正老婆也不在乎不是嗎?


很多女生就是因為一切不在乎,所以老公能有機會擺爛,最後就越來越糟糕,然後女生就越來越哀怨,變成晚娘。

一個人「變老」並不是什麼問題,「變得令人反感」才是。


華人常見的反感元素「俗氣、刻薄、自私」常常隨著大家年齡增長而越來越茁壯。


原因是我們的主流教育不論從學校還是市井層面,都只不斷強化「賺錢」這樣的人生主軸,唸書是為了賺錢、加班是為了賺錢、不去體貼老婆也是為了賺錢。


最後有了錢,我們卻再也不知道其實還有很多值得精緻的人生體驗及可以給他人更好的愉悅體驗,我們不再留心生活、不再留心伴侶。


放眼望去,有多少人住的房子昏昏暗暗、生活不上不下、互動冷冷清清,而這些通通都不會讓人嚮往。



你很難去影響他人的性愉悅跟想像力層面的感受,也就是你喜歡什麼樣子、喜歡什麼氣味的人,我們不能去撼動你,但「人格綜合情緒」這部分則可以跟你曉以大義,也就是讓你去「抉擇」,你可以自己選到底要什麼樣的結局。


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在「感情上」可以抉擇。


很多人是除非真的到跟另一半動刀動槍的階段,否則一輩子隱忍不開心的相處模式是家常便飯,他們甚至可以跟朋友分析自家感情裡的「每一個問題」,分析老公有多糟、分析婆家有多壞,但抱怨完後仍能繼續走下去。


因為我們都被教育成「不要當壞人」以及「不要麻煩別人」以及「不要製造別人的麻煩」。


大家會覺得如果提出「分手、離婚」就會讓「對方太麻煩」,所以有時候突然一個意外讓彼此感情終於崩解、分開了,我們反而會超級開心,覺得:「呼哈!這不是我想要分手,是『上天』安排我該走向新人生的,謝天謝地啊!」

很多人就是用這種僥倖跟卸責的方式在過人生。


2. 財力。

吸引人產生感情的第二要素就是財力,很多人甚至把這個放在第一順位。


這很好理解,財力「可以換取世上各種新鮮事物」跟獲得「安全感」和「炫耀感」,但靠「炫耀」為主軸的消費方式最後會讓人變得極端不滿足,愛炫耀的人可能到老都還是很愛炫耀,但他們偶爾會暗示自己不知道怎樣才能快樂,原因稍後講。



當我們跟喜歡的人在一起時,我們的快樂主要來自於兩個層面,一個是「對方外在元素、行為」給我們的「感官愉悅」,當你看到對方就開心,看到對方動來動去也開心。


另一個是透過「對方看到世界的各種反應」所給我們的「意識愉悅」。

也就是當看到對方的外貌、講話、笑容時,我們就已經很開心了,再看到喜歡的人因為世界上各種事物而欣喜!我們能再加強對這些事物的體會及認知,也能透過這些細膩的衍生意義再反饋給我們而更開心。


所以跟心愛的人旅遊最開心,一起看美景、吃美食,讓外界種種刺激進入各自的意識同時又能互相交流,一起聊旅遊、聊食物,事物的新鮮感除了自己體會外,還多了「當中融合了對方」所帶出的意義,比方單純的「京都美景」跟「有對方在其中的京都記憶」,後者更讓我們回味。

而花錢就能擴充更大的視野,你可以讓喜歡的人在年輕時就去馬爾地夫、去搭遊艇、吃大餐,如果對方沒有這種財力那可能一輩子也無法體驗。


所以很多男生都用錢來讓女生「眼界大開」然後「心也打開」!


當一個很有錢的人追求妳,妳腦中瞬間感受到「跟他在一起,似乎有吃喝玩樂好多永遠也體會不完的經歷!」而增加了感情上的好感,妳會覺得:「是不是還有更好玩的地方帶我去!更高級的餐廳帶我吃!更多我以前沒辦法擁有的禮物出現在眼前!天啊!好像很棒耶!」



不過也有許多人忽略一件事,就是錢要能「用」,滿足感才越強。


很多土財主、土老闆、土主管、土高薪業務員,自己雖然頗有錢,但住的房子簡陋、生活粗糙,錢更不會讓老婆盡情地花,於是老婆雖然嫁入豪門卻越來越不開心,每天除了帶小孩就是看鄉土劇,最後多半自己也會上演鄉土劇劇情。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從沒跟很喜歡的人在一起」或「沒有享受過很滿足的感情生活」,那你很難想像那到底會是什麼模樣,你無法知道跟真正喜歡的人在一起有多快樂。


那在「想像不到」的時候,選擇「富裕生活」就變成最大的愉悅來源,每天吃吃喝喝、不用面對現實壓力,很棒不是嗎?


通常女生比較容易為了這個理由而選擇伴侶,因為男生普遍會想:「我自己能賺錢,有一天當我賺更多錢,就能去追『讓我更心動』的女生了!」


但很少女生會去想:「我要賺大錢,然後再去追喜歡的男生!」


同時男生更注重「外貌」,不會因為女生很有錢就無比快樂,所以一個富婆即使追到男生,男生仍會偷偷地去找其他女生樂一樂。



有錢就真的能讓感情順利嗎?


通常是不行的。


因為當你不是很喜歡對方,財富帶來的愉悅感會膩!


人類的愉悅感是追求「遞增」或「新鮮」,也就是最好快樂越來越多、每天都變更多一點,我們才會持續愉悅。


如果你今天吃龍蝦、明天吃龍蝦,連續吃一個月,你對龍蝦大餐就無感了,最好是各種美食交錯著吃,各種名牌交錯著買、各種國家交錯著去,但能過這種生活的人不多,即使你伴侶很有錢,也多半沒這麼大方,所以一段時間後,日子就開始單調,然後開始哀怨,這也是很多女生的人生寫照。


因此理想狀態是女生家裡有錢,從小見慣大場面,或在年輕時就被有錢人追過。當女生見過世面後就不會輕易把「錢」跟「感情幸福」劃上等號,而會去探索更多。



富裕的理想狀況是:有錢又會過精緻生活,然後跟喜歡的人一起享受。

精緻生活並不是說你花多少錢裝潢或開多少錢的名車,而是你的生活能不能長期、連續地讓你的心情滿足。


因為喜歡一個人,所以你想要體驗對方的各種情緒、反應。


因為喜歡一種生活,所以你想在生活中挖出更多細節跟樂趣。


這就是為什麼跟喜歡的人一起旅遊能幫感情加溫,而旅遊會吵架的情侶通常也是生活習性不同所致,婚前先同居或來個長期旅遊有助於確認彼此的生活方式。


然後真的找到適合的人時,再去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各種小細節,也就是趣味。


3. 趣味。

財力所帶來的視野擴增是屬於「外部」觸發的新鮮感,趣味所帶來的生活主題則是的兩人世界的「內部」樂趣。

不有趣的人雖然可以靠外貌或財力吸引對象,但對多數人來說這種吸引力都有限,原因是我們會意識到:「咦,對方的總體反應無法讓我有多開心耶?」


比方一個漂亮女生成天講膚淺的話,或一個土豪每天講土俗的話,那你可能很難感受到火花,所以無趣的人的伴侶通常也是無趣的,否則最後總會鬧翻或哀怨。



當跟你覺得有趣的人在一起的時候,即使是單純的「聊天」也很開心,一起去「見識」這個世界時更開心,當「有錢」去體驗更多時就再加倍開心,而如果連「外貌」也是你喜歡的模樣,那彼此「親密」溫存時更無比幸福!


你喜歡看到對方、聽到對方、感受到對方,一切就是爽啊!



當你沒有考量這些時就會誤判「開心持久度」,你以為會開心很久,但結果並不會。


這主要影響層面是在「結婚」,家境普普的女生可能遇到一個有錢男人的追求就很心動,以為「能天天衣食無虞、有吃有住」當然會徹底滿足啊,於是跑去結婚了,婚後覺得:「唉,原來還是要聊得來才開心啊!」但已經上了賊船,於是往後的人生就不開心了。

又或者一個條件普普的男生可能遇到一個漂亮的無趣女生就衝了,以為「只要天天看她的大眼、摸她的胴體」就會無比滿足,等婚後又發現:「靠!為什麼其他女生更有趣或更懂自己呢!」於是也進入不開心的人生。



我們回顧一下身旁案例,很多感情問題不外乎是「因為對方有點錢、有點房,或有點容貌,於是就結婚」所導致,他們一開始即使不那麼開心也能稍微說服一下自己,然後小孩出生了,夫妻更無感了,小孩長大也變怪了、這種生活也膩了,最後整個家庭就又跟幸福無緣。

這類「想像力誤判」主要是「視野未開」造成,小資看富裕、樸實看華麗、清秀看美艷、地方看國際等等,都會讓人有一種「哇!令人讚嘆!」的迷惑。




有些人甚至因為交往過條件好的人而無法跳開,比方跟明星有過露水姻緣,覺得自己曾置身天堂,為什麼後來又被拉回凡間呢?從此鬱鬱寡歡。


人在失戀時很難相信世界上還有其他適合我們的對象,但其實真的不少,因為多數人並不是那麼獨一無二,而是有很大的相似性。



理想狀態下:彼此覺得對方有趣,同時能一直分享興趣跟對世界的看法,就能不斷在相處中產生內部愉悅。


「樣貌、互動、趣味」是感情幸福的關鍵要素,所以思考感情時我們至少要先確認這部分,如果缺乏任一個條件,那支撐婚姻的理由就跟愛情無關,而是其他的利益、責任、習慣、小孩之類的理由。


你不喜歡對方的樣子卻結婚?


你不喜歡對方的行為、互動卻結婚?


你覺得對方很無聊卻結婚?


那即使這個婚姻能走下去,快樂也會少很多。




同時,當你不理解或沒經歷過這些關鍵要素的交互作用,你也無法比較不同人之間的需求跟滿足感,你無法想像跟「喜歡的樣貌」或「有趣」的人在一起有多開心,這種時候選擇的感情也就很難美好。

社會主流傳達給我們的是「遇到愛情就會無限好」這樣的嚮往,而從沒有跟我們說「應該三心二意、應該騎驢找馬、應該多多嘗試、應該去認真選擇」,所以很多人初嚐兩性相吸後就以為這是完美的感情、適合的對象,興沖沖跑去結婚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星座專家、愛情專家談感情總是講的淺淺是道,但自己感情都不順,因為她們僅僅是感情當中的犧牲者,然後跳出來說一些遇難感言。


她們「不知道」自己有什麼缺點而讓男生無感,等分手後又犬儒地想:「這是世事無常、是別人不懂我的好、我們女生要愛自己!」然後四處散佈一些不痛不癢的感情言論,但自始自終也不明白「自己哪裡失利」或「哪裏令男生無感」。


市面上很多女性的兩性專家就是這樣,即使有些許證書,但其他男生從旁看就覺得:「妳都不知道自己哪裡有問題,還一直教別人如何談感情?妳就是『問題』好嗎!」我們通常都不喜歡「一個不懂卻還一直四處說自己很懂」的人,所以就惡性循環。


當你忽略感情關鍵要素所組成的大架構,就只能在大眾無數喜好分枝出來的外顯行為中尋求經驗法則,最後彷彿瞭解了某些人們的行徑,但又似乎不明究理,那這些專家到底懂不懂感情是什麼?


其實不太懂,但因為聽眾也不懂,所以大家無從驗證,一起鬧哄哄。




那造成人類種種心理喜好的分支成因是什麼呢?


又或者說:


人為什麼要追求愛情呢?


我們跟動物最大的區別並不是「有語言、會用火」這樣的行為現象,而是在語言跟想像力的影響下,人類無限制地擴大了所有生物慾望!


動物雖然會佔地盤、覓食、求偶,但沒有哪隻猴子想當世界猴王或哪隻獅子想霸佔全部獵物的,動物的本能就是吃得飽、能繁衍即可。


但人類對地盤、領導、資源的佔有慾望卻擴張成「權力」跟「錢」的追求,好奇心擴張成「對世界跟新事物的探索」,求偶交配擴張成「性行為的複雜化」跟「愛」。

人類就像慾望的開關都被解除限制一般,如果沒有隨著演化相應而來的教育去控制,那人們就會無限制地獵捕、砍伐,乃至於無限制的的殺伐、虐待行徑,因為這些行為帶來的感官感受或情境想像都可以刺激愉悅感。(這部分可參考《光明正大地想看虐待》一文)


但也因為好奇心無止盡擴大,所以我們才能進入天文探索、科學時代,我們太想要探索更多未知了!你去問問科學家願不願意到宇宙盡頭或另一個世界去看看?一定都說好。

而愛情也是愉悅機制下的產物。


但相較於其他生理欲求,愛情的觸發更快速也更上層,並不是我們「意識到」自己好像愛上了某個人時,我們才進入愛情狀態,而是當你被對方吸引且隱約感覺「似乎有一絲可能性可以發展喔!」時就開始啟動,接下來的各種行為或思考只是讓你「更進入」或「中止」這樣的愛意感覺而已。

當你愛上一個人,想像力就不斷發揮作用,不論是淺淺的思念、期待對方出現,或希望能有互動、交往,我們都開始尋求「讓想像畫面實際發生」的方法,我們想辦法要電話、要照片、要靠近,突然心裡面變得好在乎。


也因為在此刻你已經不再能靠理智去控制種種想像,所以人類覺得「愛情深不可測又神聖偉大」,否則我們心中怎麼如此澎湃、如此熱烈呢?

當希望有更多資源跟對方分享時,有人會選擇打拼,有人會選擇偷搶;


當希望被對方認可時,有人會努力向上,也有人會欺瞞作假。


我們意亂情迷、不擇手段地想討好對方;遇到重大危機時甚至還願意犧牲自己去拯救對方,這些舉動在你熱戀或狂戀中都是不用考慮的,因此某天回顧一切時,我們也會被自己的超然付出跟深刻用心所感動,覺得自己真是轟轟烈烈地愛過啊!



就是因為這種「戀愛感」凌駕在我們理智跟意識知曉之前,所以我們全然相信這一切是緣分、奇蹟!


我們彷彿整個人都被對方的一舉一動所牽引而湧出無限活力跟希望,但其實這些仍是腦部機制下的欲望產物,也只有從這個出發點我們才能去理解失戀給我們的種種苦難煎熬到底是為何,跟你我熟知相反的是,失戀痛徹心扉的煎熬不是為了讓我們「痛」,而是為了讓我們得到「愉悅」



生物基因決定我們會被某些顏色、光影、氣味、臉孔、打扮所吸引,當感官接觸這些元素時就會感到愉悅,而在沒有實際接觸時,想像力就接手。


如果看不到喜歡的畫面,我們就會不斷回想曾讓自己快樂的畫面、回憶、人物,我們會在腦中亢奮地回味上台領獎時的掌聲,也能在腦中激情地跟不同人性幻想。


這種想像力作用有某個部分你無法控制,就是在「當你不知道該怎樣再次獲得愉悅時」,你的想像力會驅動一切可能性去觸發類似的愉悅感。

當你失戀時,要讓情緒恢復正常,最好的解法是「對方再回到你身旁」,那請問第二好的解法是什麼?

是「給你一個複製人」,一個一模一樣的他/她,如果這個複製人的長相、思維都跟本尊一樣,你的難過可能可以減緩九成以上,剩下一成在那裡「餓鬼裝客氣」,嘟囔著說:「哎呦,人與人還是有差異啦!靈魂不一樣啦!」其實心中竊喜覺得:「呼,這個複製人也可以啦~趕快陪我吧!」



那第三好的解法是什麼?

是「給你一個條件極為符合你喜好的人」,如果有一個內外條件都更好的人來當你伴侶,你還不肯給自己台階去重新開始一段又光明又情慾的人生嗎?

這三種解法都是在重製「讓腦部愉悅的情境要素」,也就是你失去一個人,就想辦法讓你再得到類似的一個人,但這種方式在現實中無法實現,因為人不會憑空從天上掉下來…。




而摒除這些以外的其他方式都無法達到類似的效果,你失戀時,喝酒沒啥用、帶你去玩沒啥用、介紹別人給你沒啥用,那怎麼辦?

當我們腦部記得「戀愛時的美好」,但現實中卻再也無法體驗時,想像力就會退而求其次,開始讓你激發「相對愉悅感」,也就是「只要我能比前一秒鐘快樂,就是快樂」的狀態。



如果是理想的演化,人腦應該發展成在失戀時開始大量的健忘,盡量忘掉一切,才能讓自己不用糾纏在失戀的痛苦裡。


就像你總在大考完後馬上忘掉課本上的內容,也可以在稍後忘掉幾個月前的旅行、幾年前的校園生活細節,那為什麼在失戀時我們反而是不斷「想起」種種回憶,不斷因為情歌或莫名其妙的小物而觸景傷情?

因為「追求更強的愉悅感」是我們腦部的利益模式,而愛情帶來的快樂是「複雜」且能「不斷觸發未來想像」來「自我強化」的。


也就是你因為永遠也不知道「跟這個人在一起的明天會有多開心」,所以你腦子已經習慣「要去期待這份感情帶來的明天!」如果你不覺得明天起床會有任何開心成分,那這種感情也就可以結束了。



我們腦子記得在戀愛裡的強大快樂,所以預設會「想辦法重溫」那種愉悅,而不是捨棄再重來一次。


但同時我們理智又很清楚:「失戀了,那種愉悅感不會再有了!」想像力只好退而求其次,用各種方式去觸動你的回想,這種回想過程帶來的愉悅感很低,但在你如此難過時就能像一點點的麻醉劑給你舒緩,然後這個過程會開始綿延重複:


理智知道情已逝,但想像力不斷尋找觸發物,可能是一張照片、一個地點、一首歌,讓你每隔幾秒鐘就會觸發回憶來釋放一點點愉悅感。你不斷想起對方,腦中的難過曲線也在不停的「跌落谷底」跟「一絲絲起伏」間來回震盪。



透過「回味痛苦」來讓我們自己舒服一點,這個過程在我們理智上是無法察覺的,我們能意識到的感覺是「我們心中愛的情感好強烈、好深刻,且無法停歇」,此時聽情歌總是一首接一首的聽、照片一張接一張的看,每封信、每個熱戀訊息都讓自己更快樂又更難過。



失戀理想狀態是:我們能讓自己「苟活」並等待下一個機緣到來。

雖然我們不知道會不會過幾天就中樂透,或過幾個月就又遇到真命天女,但至少我們要有辦法可以活到那個時候,所以這種淡淡的愉悅感可以讓我們「熬過」時間。


相反的,如果你是在坐牢或當兵時被兵變,痛苦會加深許多,因為理智很清楚自己「逃不掉」了,那當然沒有什麼其他機緣,只能重複那種失戀感更久。

而除了坐牢、當兵這類實質的「長時間禁錮」以外,還有幾種情境我們腦子也能判斷出來會「永遠無解」而讓失戀萬劫不復的,比方你喜歡上「極為特別」的對象,也許是地位特別、也許是思想獨特、也許是美豔絕倫,當你相信這就是世界上最不可取代的人時,腦部給你的相對愉悅感就沒效了,因為你知道「再也找不到像對方的人」,於是越想越痛。

還有一種「兩難情境」也讓人很心痛,就是你愛上兩個人但無法抉擇要放棄哪一個,你不願意接受某一方永遠消失在你生命軌跡裡時,也就沒辦法透過相對愉悅感來改變認知。


一般來說,那種伴隨「回憶、難過、淡淡的愉悅」過程能讓我們和緩地度過一天又一天,但上述兩種情境都是你成熟理智可以確認「沒有轉圜餘地了」,不可能再找到這麼特別的人,或不可能把兩個喜歡的人都留在生命裡。


這種時候許多人會選擇自殺,很多藝人自殺是這種原因,雖然一般都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但在這類情境中,自殺可以解決當事人的問題,外人如何曉以大義也無法改變這個認知事實,至於會不會製造問題給其他人就不是他們在乎的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型的自殺不限於失戀,而是在於我們潛在對「愉悅」的未來預期,只要你感覺到「以後沒辦法再更快樂了」時,就會走上絕路。


許多聰明或有想法的人,都可以意識到自己的「快樂」還有沒有可靠來源。

比方你是極為成功的人,但你卻渴望更令人滿足的愉悅該怎麼找?掌聲、名聲、金錢、世人的尊崇你通通都有了,那還有什麼是自己活下去的目的呢?似乎沒有了。

旁人總會說「可以幫助他人、為世人貢獻啊!」這類自以為的建議,但對當事人來說,他們就是知道自己的愉悅清單裡面已經找不到能讓自己再次感受到強烈的快樂了,才會進入「強烈憂鬱」乃至於自殺的選擇,很多國外藝人就是這樣,已經紅到世界知名程度、財富名聲都有了,接下來還要幹嘛呢?想不出答案,很痛苦,於是走上絕路。


世人不知道的是,我們腦子對「愉悅的期待」與「自己的死期」有絕對相關。

當知道自己還有很長日子可活,但愉悅元素卻一去不復返時,我們才會無比難過。


否則如果你此刻失戀,半小時後就要發生彗星撞地球,你還會那麼難過嗎?


不會了,你的愉悅機制會改變觸發點,你可能會想:還想要再見見家人、還想要把兒時的相片再翻一次,或想要跟好友一起面對末日。甚至可能還想去「穿一套帥氣的衣服勇敢地迎接彗星!」心中為了自己這份傲氣超脫了情愛的糾結而無比開心。

有些人可以很快走出失戀,或有些人不容易陷入熱戀,因為每個人的愉悅機制不一樣,當你的愉悅感越是透過「感情的互動」跟「想像」來觸發,你的失戀就會越痛越久。


如果你從沒有覺得跟別人交往有什麼特別快樂的,那失戀對你來說可能一頓午休就跨過了。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愛情是在想像力與俗務束縛間排列組合後的經歷,許多我們以為的魔幻感受只是我們想像力佈置出來的,而許多我們以愛為名的奉獻也只是被道德綑綁的約束,而要到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擁有自由?


想像力的禮物:吸引我們目光的那個人



你可能很難接受,但很多時候,我們愛上的那個人並不存在

你也許喜歡上一個人,但對方反應完全不如你預料,或對方心中根本沒有你,於是你加緊獻殷勤、想要討好對方,即使得到回應也跟你預期的差距很大,你只好更投入也更糾結,但自始自終,對方可能也沒把你當朋友過。

你也許喜歡一個人,甚至交往、論及婚嫁,但某天你發現對方有「完全不為你所知的一面」,而且怎麼拼湊也對不上,雖然證據就在眼前,但從對方身上卻看不出任何跡象,當你攤牌時,對方彷彿跟你沒任何關係般反應冷淡。

我們並非都出身豪門或是俊男美女,但我們又總是渴望比我們條件更好的對象,我們以為只要夠真心、夠誠懇,對方被我們打動後就會給我們認真的回應。


但這樣的過程中卻可能發生一種現象,就是即使明明知道對方對我們冷淡或無感,但我們卻不斷覺得「對方一定是很好的人,不可能不好,只是還沒對我卸下心防、我們還沒進入對方的友誼圈」,於是在這過程中我們也能體會到感情的追求期待、患得患失。

但我們也必須要接受一種可能性,就是:對方跟我們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你知道世界上有些成人的感情觀仍停留在小孩思維嗎?


對方是小孩,那你的澎湃愛情、濃烈情慾對方怎麼會懂?



你知道世界上有些人的價值觀或道德觀跟我們徹底不同嗎?


對方想腳踏十條船,那你的認真專一對方怎麼會懂?



你知道世界上有些人的整套人生思維都跟你以為的大相庭徑嗎?

你會因為喜歡上一個人而感動、會因為想到對方而微笑,會因為熱戀而充滿活力,但對方可能完全沒有這種感受過,於是覺得你講的一切感覺都是胡言亂語,很不正經。



你會因為喜歡上一個人而想安分守己、想認真經營、想把對方放在最重要位置,但對方可能每段感情都是一年一任,從沒想過要定下來或長遠走下去。

你會因為喜歡一個人而覺得「只要有你在就好,我們一起成長、一起闖蕩、一起體驗」,但對方可能想的是「只要你能常常陪我出國、常吃大餐就好,能一起享受、一起免於社會壓力、一起提早退休」。

種種的際遇當中,你永遠也不是對方腦海中的「人選」。


因為渴望愉悅,所以我們渴望對方真的特別。

我們渴望對方是我們心裡期待的那個人,能讓我們一切感動都有意義,能讓我們的一切付出都有原因,我們才能感受到愉悅。


也因為這種期待太強烈,我們想像力在一開始就不斷為腦海中的對方上妝、寫心裡台詞,然後我們以為對方可能會有什麼反應、可能在想什麼,於是我們再讓自己更陷入、更渴望對方,但最後,我們都只是在跟我們心中塑造出來的那個人物談戀愛。

當你還有性別、當你還覺得世上有人會讓你心動時,你就無法意識到這個機制的運作。

讓我們做個小嘗試,請想像你自己是個機器人,沒有性別、沒有肉體,只能做物理跟邏輯分析,請問你此刻,還會覺得那個人有什麼特別好嗎?

機器人不需要肉體,所以不論對方有多大的眼睛、多甜的笑容、多俏麗的短髮或多俊挺的臉龐,都無關緊要。

機器人不需要互動,所以不論對方聲音多好聽、動作多可愛、笑容多燦爛,也都與你無關。

更別說如果對方從來都不在乎你、不記得你生日、不知道你全名,你又在喜歡對方哪裡呢?

但,是的,即使理智也認知到這一切,我們還是無法就此跳脫感情上的在乎,因為自始自終,這一切喜好、心動、想像,都是先於我們的理智抉擇、先於我們的意識控制,而也因為如此,所以我們能看到在戀愛時,我們是那樣地奮不顧身、那樣地轟轟烈烈,為一個「從不知有沒有希望」的對象認真付出過。


我愛你,與你無關。

戀愛裡,只要有一個核心元素抽離,一切就都不會發生,那就是「對方的吸引」。

為何會特別喜歡某個眼神、某個臉部線條、某個唇型、某個嗓音?


這我們永遠也不明白,但就因為這些小小的元素抓到了我們感官注意力,所以我們想像力讓我們幻想「只要能跟這些元素的主人交集,我們就會得到無比的快樂!」


然後我們渴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我們渴望自己能在對方眼中特別、渴望能成為對方眼中的第一!我們願意燃燒自己給這世界卓越的光亮,然後希望對方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你才會發生!」

不論對方是男是女,是年輕是年長,他或她這個個體,也僅僅是是單純的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跟我們沒有因果關係,但在我們腦海中的感動澎湃卻如超新星爆炸那樣光亮,這樣的愛戀心境,到底是不是因為對方為我們做了什麼呢?

還是自始自終,我們的愛都只在自己腦海中爆發,不論再怎麼喜歡對方、再怎麼愛慕對方,對方也可以永遠不知道,只是我們仍會這樣燃燒自己一次又一次。


如果不是你,那又會是誰?

如果不是此刻,那又會是何時?


印象中這是在《夜訪吸血鬼》小說還是哪兒看到的一段話,忘了。

如果你此刻感情順利,那恭喜你祝福你,但如果不是,那我有一個建議,就是:



死前再多完成些什麼。


前面提過,人最難熬的狀態就是未來還有看不到終點的痛苦無限綿延,雖然我們不是苟且偷生的人,但我們也不要成為一事無成的人,很多夢想或許此生無法完成,但如果真要給自己一個生命期限,希望我們仍能為這世界留下一點什麼。

也許世上有另一個像你深刻體驗一切的人存在,也許他運氣比較好,也許他能有個幸福的結局,那希望我們此生的見證不是白走一遭,希望我們能為了他們的人生在世界上多下留一點美好,希望在死之前,我們竭盡全力做到這一步。


而我也希望你知道,你從來都不是孤單的。






後記:

市面上感情言論從心理、醫學,到奇幻、魔法都有,人們不清楚愛情到底是什麼,理智的人可能覺得「就是某種生理的求偶反應麻?」浪漫的人可能會覺得「是奉獻、是緣分?」造成許多摸不著邊際的討論出現,當中穿插著很多兩性專家講一些「小道理」,這些小道理多半只能「看」起來似乎對,但卻無法影響我們的行為,因為人的行為是牽動著「整套思維」,當你思維沒有轉變,你就無法去評比、抉擇。

這次文中的論點可能跟歷史上的各派主張不相同,因為人類過去探討愛情的運作機制很少且不周全,而網誌裡感情文章的核心論點這次一次補上。

日常遇到的種種感情問題都可以上溯到這些核心概念,文中沒有過於擴展細節,所以下面列舉一些Q&A



Q:為什麼我被甩了?


A:因為你無法再觸發對方的愉悅感,而這樣的預期已經被對方「意識到」且理智認知,所以對方選擇跟你分開,跑去找另一個可以給他快樂的對象。



Q:為什麼我無法給他快樂了?

A:因為「你的外貌變了」或「對方喜好的外貌類型變了」或「你不再能給對方趣味」或「出現了新的吸引他的對象」都有可能。


人在感情上是大量綜合評比的,但一開始「兩性吸引」卻只要靠「新的人」給的新鮮感即可,很多人卻以為是因為「對方很喜歡我啊!不然怎麼會跟我交往呢?」而投入太多。


但人都會渴望更多的愉悅感,所以當對方發現「只靠單純的兩性相吸已經不夠了」時,就會漸漸沒感覺了。



Q:我們分手了,有沒有可能復合?

A:不一定,除非你能在「提供愉悅感」的層面突然大量加分。比方你突然變成富婆或富翁,或你突然換容貌、換腦子,否則對方看到你已經無法觸發對未來的想像愉悅,也就不會再有感情。


當然如果現在突然發生巨變,讓對方有「渴望陪伴」這樣的需求,也許能復合。



Q:什麼是愉悅感?我不能學嗎?


A:愛情裡的愉悅感主要是對方看到你時所感到的「未來快樂程度預期」。


這種愉悅感的觸發在「交往前期」通常就會定調,也就是彼此漸漸熟識後,對方就會知道你是屬於什麼類型的人、有什麼行為或反應,然後心中產生特定的「喜歡程度」。


比方你是個宅男,那你女朋友會知道跟你在一起的快樂就是做一些室內消遣、逛一些主題商店,而不會有什麼衝浪、泡夜店、開趴、路跑等等。


比方你是個清純女,那你男朋友也會知道跟你在一起的快樂是清淡的小日子、清純的約會,而不會看到妳突然穿非常時尚美豔或走路搖曳生姿。


我們會漸漸了解一個人的屬性,然後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喜歡。


這種喜歡程度不會再大幅度增加,因為已經知道了你的「底細」,這也是爲什麼很多人在感情失利時會想要改變造型、改變行為來吸引對方回心轉意,比方剪個短髮、穿亮一點之類,但效果不大,因為對方覺得:「哎呦,你就是某種樣子的人,不要胡鬧了啦~」


但也有某些人分手後突然變成名人、明星,又讓當初的對象產生疑惑,覺得「靠,當初是不是甩錯人了?」



Q:為什麼名人、明星就會讓人有不一樣的感覺?那當明星就無往不利嗎?


A:公眾人物會有很多「崇拜者、仰慕者」,這會激起人的「比價心態」,覺得:「咦?怎麼這麼多人喜歡她?是不是她哪裡很好而我沒注意到啊?該死,虧了。」


但這種「影迷崇拜量」模式激起的愉悅期待感通常很難持久,這也是很多小模、C咖藝人的感情問題,她們的男伴一開始覺得:「爽!跟個名人交往,光鮮特別!」等到交往後發現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也只是個凡人而已,於是就漸漸冷卻,所以當明星無法無往不利。


許多富豪對女星的期待都過高,娶那種名聲最望的女星,最後也都會出問題,主要是這些富豪見過的世面太少然後又想像力太豐富了,當你很有錢時又眼光很小時,要尋找新的愉悅感增強就很困難。


你如果有錢會想買很多東西,因為你是小資族,但那些富豪可沒這種興趣,所以他們跑去娶一個明星,希望能得到更大的快樂。


Q:那為什麼很多大咖藝人,甚至絕世美女藝人也感情不順呢?


A:因為「外貌」只是感情吸引要素的一環,其他核心要素還有「趣味」、「互動」,更別說還有許多外在傳統要素,比方「父母意見」、「門當戶對」、「已有原配」等等的。


如果一個女星只有漂亮,那這種漂亮帶來的愉悅感會隨著「性關係次數增加」而銳減,同時男生也會在外面遇到其他漂亮女生、誘人女生,於是漸漸對原本伴侶就沒興趣了。


另外,許多富二代是媽寶,媽媽說不准娶某個女星的話他也沒輒,這些富二代並不會放棄家產愛美人,但很多女星又是因為這些富二代有個豪門才去交往的,所以我們只要設想:「如果這個富二代沒錢,女星還會選他嗎?還會跟他聊天嗎?」


當然通通都不會了,去掉了家產,他不就是一個無趣的媽寶嗎?因此這種感情基礎非常薄弱。


Q:那某些女藝人家世好、氣質好、容貌好,就一定能得到幸福嗎?


A:不一定,通常年紀越大越危險,因為身子放太久,賞味期限已經過了,許多單身很久的一線女藝人嫁給曠世富豪,但富豪稍加思索就發現:「咦?我如此有錢,有錢到可以買幾百個妙齡少女,為什麼我最後娶了一個中年婦女?怪了~」於是感情就破裂了。



Q:那這些優秀的資深單身人士該怎麼辦呢?


A:選一個「愛她」的人,而不是選什麼「門當戶對」、「鉅富」。


每一代螢幕女神都有很多真正的崇拜者,這些男生都會渴望把自己一生中的女神捧在手上疼,跟這樣的人在一起幸福的可能性比較大。



Q:為什麼很多資深女藝人感情失利後,就跑去學佛了?


A:這是「多輪愉悅觸發」的經歷跟感情失利所導致。


很多女生年輕時漂亮,被男生追的勤,因此知道自己「很能吸引男生」或擁有「讓男生死心塌地」的外貌,但是她們通常又想挑「更富裕」的男生當對象,而不是什麼更熱情、更愛她的人。


等到跟富人交往後,女生的「外貌」跟「趣味程度」卻很難達到對應的富人身價,所以富人就外遇了。


試想,如果你是富豪,擁有六百億台幣身價,請問什麼對象會給你同等價位的愉悅感?誰有仙女的天生麗質?神仙的迷惑技巧?


世上哪個人有特別到你需要花六百億去追求?


太難了,所以如果不是真心喜歡這個人,那再有各種特質也是枉然,富人覺得:「快樂的感覺不夠啊!」


最後這些女藝人失婚,覺得自己「看過富豪、參透人生、見過大風大浪了」,就更不會去思考感情經營或自己哪裡出了問題,以為這就是「命」!是命運導致自己感情不順!


自己的身價、名聲仍在,但繼續走演藝工作或花錢血拼也沒辦法產生更多愉悅感,於是她們採用了反向操作,也就是「改變認知」。


她們讓自己「減少愉悅的渴求」,也就是學佛。


這種時候,因為意識到「各種最奢華的玩樂我都經歷了,世間不會再有更快樂的事情出現了」,所以就真的接受清心寡慾的思維,而當思維、潛意識、想像力都往「減少愉悅」的方向組織時,那的確會得到所謂的清淨人生。


但很多人常常搞錯因果,不是因為清心寡慾所以快樂,而是自己的能力跟想像力都已經油盡燈枯,想不到還有什麼好玩,所以覺得「乾脆不玩了」會比較輕鬆,否則你能去說「車子沒油了!好安靜啊!大家還是不要開車好」這種論點嗎?


當然不行,因為我們人生前半部就像是在開著車子往前探索,沒有那種「探索失敗,所以跟大家說『不要探索』才是好的」這種道理。


這些女星因為不懂感情,而在感情中失利,最後跟大家說要清心寡慾、看破紅塵才是好的,完全只是一種失敗者論調。


否則我們就在學校教小朋友「不要唸書、不要上進了,只要學會種自己夠吃的蔬菜即可,這樣過一生就是人生最完美的境界」,請問大家會接受嗎?當然不會。


Q:那我們一般失戀也能靠學佛抵抗痛苦嗎?


A:很難,因為生物本能是去「求生存、追逐愉悅滿足、探索世界」,所以年輕時直接學佛效果不大,即便到老年也不一定有效,端看你的愉悅機制觸發牽涉了多少思維環節。


如果你是思想越複雜、越有目標的人,就越難直接透過單一「非語言建構思維」的方式來扭轉腦部運作,因為你生物本能會去尋找世間的各種新鮮感、探索、新快樂,而不會直接拔掉電線,變成一張白紙。


一般失戀理想的狀態是「平安渡過當下,尋找別的快樂源或進入下一段戀情」,而不是馬上強迫自己改變認知、斷絕生物本能欲望。



Q:我不是因為失戀學佛,而只是單純想學佛,請問對感情有影響嗎?


A:這個問題主要牽涉在「別人」對「未來」的想像層面。


也就是你遇到的對象,喜不喜歡這種宗教生活?


我們每個人多半都有預期喜歡的生活模式,比方你可能想要穿漂漂亮亮的,也希望生活都是漂亮的打扮、裝飾,那你另一半如果走完全相反的路線就會讓你很矛盾,比方穿著過於樸素、清淡。


所以如果一個人的臉書動態有大量某種主題、比方宗教、政治、神秘學,那就要看這種主題在世人觀感為何?以及你另一半的感覺為何?


就像假設有一個人很愛老婆,然後每天就穿印有「我愛老婆」的西裝,汽車跟門牌上都寫著「我愛老婆」等字樣,請問老婆會開心嗎?通常不會,因為老婆會覺得很尷尬、很彆扭、很白癡。


同樣,如果你學佛,臉書都放滿蓮花照、菩薩照,或自稱什麼佛系女子,那可能喜歡這樣形象的人就不多,影響老公觀感也減少了其他人靠近你的機會。



Q:所以我不該太偏執某些主題是嗎?哪些主題會讓人反感呢?


A:只要換個角度想,如果妳是對方,妳會希望追求妳的人動態滿滿是妳寫的那些玩意兒嗎?


奇妙的事情在於,一個放滿的蓮花照的女生,卻可能希望追自己的男生是澎湃、時尚、很有魅力的人,那她自己的蓮花照又怎麼能吸引對方呢?於是無法有交集。


只要這樣想,就能避免掉很多形象誤區。



Q:可是我有女生朋友長得精緻可人或童顏巨乳,但她們好像也沒有感情特別順耶?


A:「外貌」漂亮卻在感情中不順,通常是自己的「趣味」或「氣質」撐不住那樣的外貌。


有些女生是漂亮卻滿臉拜金樣,所謂拜金並不是說每天抓著男生鈔票不放,而是散發出一種「因為你是富家公子哥,所以我好愛你!」的氣息,而且還明顯到被男生感覺到,大家應該有一些女生朋友,明明男友都不太搭理她們,她們還是熱情地去看男生打球、打麻將、打電動、跟哥兒們聚會,彷彿人在現場就能昭告天下「自己是他女友」,但卻效果不彰,因為在男生心中,「妳就是不會跑,就是會在我找別的女生約會時,假裝開心的等我回家」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不會得到多大的重視。


或者有些漂亮女生的生活模式很單一,但他們的男友可能不想要這麼單一,卻不知道哪裡出問題,於是就會跟女朋友不上不下,一方面被女友的外貌吸引,一方面又覺得不滿足,而女生只會想:「我這麼美麗為什麼你卻心不定?難過啊!」


想光靠外貌來維持長久的感情,只能在男生的「人生要求不高」時有效,因為這種男生沒有在各種層面追求更多,所以在感情上也會覺得:「有這樣的老婆真是萬幸啊~夠了夠了。」


但這類女生常常又被更活躍、更亮麗的男生吸引,所以常常對接不上好的姻緣。


Q:我喜歡富裕生活啊!難道我就不該跟這種富人交往嗎?


A:當然可以,但要讓自己有點吸引力,如果已經讓「身旁朋友、陌生網友」都看得出來是在做戲,那就零吸引力了,而這種殷勤的扮演好媳婦的優勢只會隨年份遞減,因為每年都有新的漂亮女大生投入市場,當中很多是有腦子、有心機的,她們都可能來爭奪床位。


富人也有很多種,讓女生傷心的多半都是「想體驗更多」的那種男生,因為他們覺得大千世界、千萬紅顏,我身旁這位女友為啥整天只想把我套牢?真討厭~


所以如果可能的話,還是自己再多進修同時也再多看看。



Q:我條件沒那麼好,能找得到真愛嗎?


A:通常都可以,因為雖然某些容貌、特質是主流喜好,但社會上仍有很多小眾市場的存在,比方喜歡某些樣貌、某些習性、某些怪僻。


這些小眾喜好放在世界總人口來看,數量其實很多,只是日常我們沒有去分類或聚在一起,所以你我一時半刻比較難找到。


比方你是一個懶散的人,能不能遇到喜歡你這種懶散的對象呢?一定也有,只是那個人不會頭上頂著告示牌寫說:「我喜歡懶散的人喔!一起來交個朋友吧!」那當然你在路上就辨認不出對方。


不過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都成功結婚了,所以大家也不至於會等太久,除非真的是怪到臨界值了。



Q:我男友好像沒那麼想跟我結婚耶,爲什麼呢?


A:因為他真的不想跟你結婚。


主要原因是他預期到,如果跟你進入婚姻會讓快樂遞減,但他不知道該怎麼辦也不願意把話說死,只好先吱嗚一通。


很少男生會跟女友說:「我告訴妳,其實跟妳在一起我沒有多大開心,但我平時有人陪、有人抱一抱不錯,所以我希望我們能維持這種關係,也許哪一天我會遇到更好的人,到時我們就可以分手了,或者,如果我一直遇不到,那我們就這樣下去,但不必要去結婚好嗎!我不想要天天綁在這裡面、不想要還要帶小孩,這樣妳清楚了嗎?


女生應該沒聽過這種告白吧?


所以,女生應該要知道有這種狀態存在,才不會誤判。


Q:身為女生是不是一定要結婚?


A:不是的,除了小孩歸屬、財務規劃、想要感受婚禮的浪漫以外,結婚對感情並沒有幫助。


試想十年後,妳能大聲說出「我跟伴侶感情還是很好!」不是比「我們已結婚十年了」來得更有意義嗎?


結婚與否的身份對我們只是象徵意義,而沒有任何一丁點的推力,當然如果你覺得結婚就是觸發愉悅的要素的話,那也可以去結,只是要先確認對方心意,不然很容易進入鬱悶隱忍的人生並讓大家白給了紅包。


Q:為什麼說炫耀會讓人不滿足?


A:因為炫耀必須先在腦海中有「別人一定很羨慕我吧」這樣的預期,然後看到旁人真的表現出驚訝羨慕的樣子時,愉悅感才最大。


但在現代社會會面臨幾個問題,一個是「會表現出極為羨慕」的人通常很膚淺,而沒有人會希望只有很膚淺的人才羨慕自己,所以就很矛盾,你無法找到很有想法的人來羨慕自己


另一個問題是裝窮的人太多,讓你的炫耀變成是一種丟臉的行為,比方你背了幾十萬的包包,開了幾千萬的跑車,結果路旁隨便一個糟老頭可能就比你有錢,他身價一千億只是喜歡當乞丐。


同時,很多人已經屬於「反羨慕」思維,就是當看到你高調炫耀時就對你露出不屑的眼神,因為覺得這樣做更酷!


他們會想:「喔?你很有錢是吧?你很紈褲是吧?你們以為自己感情很好是吧?那老子我讓你瞧瞧翻白眼的厲害,哈哈!不屑你,爽!」


種種理由都讓想炫耀的人失利,世人根本不羨慕你,反而導致你愉悅感無法滿足而產生心理壓力,最後只好又借酒澆愁。


理想狀況下,我們能用上好東西,然後真心喜歡或跟他人真誠分享即可,不需要靠炫耀來區別人的高低。


Q:人有沒有可能喜歡上不止一個人?


A:有的,因為每個人的特色吸引力都不一樣,你喜歡的特質很可能分散在不同人身上,比方這個人高挑美艷、那個人小巧靈動,而你都喜歡。


這種「多人」感情不好談,或許你能交兩個、三個女友,但因爲你只有兩隻手、兩側身子,那坐車、搭飛機都不好安排位子,而如果你喜歡三個人以上,那勢必會有一些人要坐在你身旁以外的位子,這樣就不方便聊天,還會被其他旅客搭訕。


晚上睡覺時往左右兩邊也不好翻身,出門走路不方便牽手,去吃餐廳時也要找四人桌,總而言之,交往兩個人可能是極限,喜歡三個人以上都要特別安排專用家具。


不過最大的問題在於「社會觀感」難以交代,你很難跟旁人一一解釋你的愛情模式、你跟伴侶的共識,所以通常是很有錢的人才能落實喜歡很多人,因為有錢,那只要把所有喜歡的人都養起來即可,大家一起開開心心享受生活,根本不用跟外人解釋。





後後記:

這裡挑的是一些暫時想到的問題,但你不一定光看文字一次就能馬上把腦海中所有情緒、理智、意識外的層面都區分開,這沒關係,可以留言給我或以後再討論。

(我某天再來看這一篇,覺得很多文句很不順,所以大篇幅修改了每一段,一開始看的人可能跟後來看的人,感受不一樣,特此告知。)


在〈愛情決定論〉中有 0 則留言

對,其實我要的也不是什麼大成就,僅僅就是身邊開始同齡的女性朋友都開始結婚生子,幾個也嫁得不錯沒有經濟壓力,一天到晚跟著老公遊山玩水,過著不用上班、不用看同事跟老闆臉色的日子,相較之下就覺得自己每天為了這一點小錢累得跟狗一樣是何苦(狗都還沒比你累!),天哪這樣的我聽起來是不是很憤世嫉俗。

又或是說其實我只是想要多一點的屬於自己的時間,過著從容的生活,每天種種植物、煮飯烘焙、看書自學、整理家裡、把家裡布置成讓自己隨時看了心情都很好的樣子,但現實是下班跟週末只想發懶放空,於是又一年、兩年過去了,還是存不到一桶金、家裡還是那樣凌亂、原本還會自己下樓買飯的me進化成叫Uber eats,還越來越懶得認識新朋友…

如果身為被社會推著走的那群沒有選擇(或沒有意識到可以選擇)的人,過著僅是為公司賣命、時間到了就結婚(搭配劣質紅酒),不要想那麼多的人生,會不會還過得比較開心?

我覺得現代網路方便的地方就是可以「無限擴大」接觸的人數,以及可以尋找「自己喜歡的社群、社團」。因為在這些社交軟體上可以逛到很多人的帳號,在逛的同時也能擴充「自己喜歡跟不喜歡的」人的類型,以前覺得:「會不會逛了很多人還是沒有談得來的對象呢?」後來還真的就遇到了一些聊得來的網友。
再加上有一些搜尋社團、標籤的功能,像我會加入了一堆「鑄鐵鍋」社團跟「手作Pizza」社團,都是外國的,因為台灣DIY做Pizza的風氣不普遍,還沒有相關的社群。
然後在這些社團上就會遇到很多有趣的人事物,比方很多人動輒收集上百個鑄鐵鍋!家裡像是博物館一樣,還有些人專門用鑄鐵鍋在戶外烹飪,然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會分享自己的Pizza食譜,等等的這些,可以讓我們去進入一些我們以前「找不到的」興趣同好,那也是一種能認識更多人的方式。
「適合的對象會在哪兒?」是完全說不上來的。
我某個網友的堂妹,嫁去大陸上海一段時間後跟老公離婚,回台灣上班時,被同一棟辦公大樓的匈牙利人搭訕,匈牙利人來台灣出差,常常在樓梯口抽煙,遇過她幾次就攀談,然後就約去吃飯聊天,後來她就嫁過去了,移居匈牙利,看現在過得挺開心。而這樣的經歷是完全不可能事先預料或計劃的。
看了許多朋友嫁去國外後,我才覺得,不同國家的人反而會因為我們沒想過的元素而吸引對方。

另外,關於「一事無成」這個感受,我覺得有兩種狀況,一種是妳從小就有某種大目標,後來沒達到而覺得一事無成。
另一種是因為看到旁人(或認識的人)好像做到了什麼,而自己還沒做到類似的成就,而感到一事無成。
如果是後者的話,我覺得「調整認知」比較重要,原因是,絕大多數人所擁有的「有成」都是小成、小規模的。
比方一些人當業務做得不錯,月入十萬,或一些人開了個小店,月入二十萬,或像我某年少鄰居做酒店業的,可能月入又更多。
但,放在世界的尺度來看,這些都是渺小沒有感染力的小成。
我們不會因為一個人有上了幾次電視、出了本書、年終福利很好就尊敬他/她,
我們會尊敬、崇拜的人,
是那些讓我們看到他給予了世界某些影響的,也許是拍了一部鐵達尼號、也許是蓋了一座古根漢美術館、也許是本地最知名的薯條店老闆,
只有這樣的人,我們才會覺得說:真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像他們一樣。或者,希望他們這種人多一點。
所以就算,隔壁的人收入比我們高,那也不用在意,因為,妳家比他家有錢。以及,你們「都」還沒做到什麼「大成」,
那我們大家其實是處在差不多的位置而已。
那再想想,什麼樣的成就,會讓我們開心呢?除了拍一部阿凡達、推動兩岸和平或登陸火星,什麼會讓我們真的覺得開心呢?
應該不是多那一兩萬的收入吧?也不是多一台汽車吧?
對我來說,可能我某天拍到一張超漂亮的阿姆斯特丹運河照,我會非常開心,或者我拍了十張、一百張,
又或者,可能我畫出一張漂亮的畫,我會很開心,或又安排了一次美好的旅行,或遇到一個理想的客戶,
這些東西沒有一個能跟別人去比較,因為都是:我有,其他人沒有。這樣的差別,
所以,尋找妳自己覺得開心的東西,真的會讓妳滿足的東西去累積即可,一般世俗的比較沒什麼意義,
妳週末去那些新大樓看房子,妳去看看那些想買房的人都是什麼樣子的人,可能是行動不便的老人,可能是沒什麼品味的老人,可能是沒有個人興趣的有錢人,
或單純無比的有錢年輕人,那跟這些人比較然後贏了,就會開心嗎?很可能不會~

我們尋找自己的開心點,然後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接觸想接觸的人~
至於能不能遇到理想的另一半,那真是完全無法事先預料。

很開心看到Hyatt的回覆! 我是女生,看了"女生能享受,何妨就去享受"的那篇在我心裡起了很大的漣漪,因家境還算不錯的關係,在大學時很任性地去了日本交換學生一年(即便代價是延畢),出社會工作幾年後又讓家裡贊助去英國洗了一年半的企管碩士(順便環遊歐洲,btw阿姆斯特丹也是我最愛的城市)。如今回台灣的我現在31歲了,不好意思再花家裡的錢,很認命的做著35k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主管秘書工作,而現在的目標也僅是想相夫教子,卻還找不到理想中的另一半;雖然知道自己跟大多數人比起來已經好太多了,至少沒有家裡的壓力,但還是時常有無力感,覺得自己一事無成、覺得人生好難,我想我真的很需要除了心靈雞湯之外的開導,不然哪天想不開可能也要去學佛了。

感謝你的長期支持,請問閣下是男生還是女生呢?不對,我之後來針對,單身的男or女,來延伸,因為近日閉關後有一些新的心得。
podcast是以搞笑輕鬆為主,比較不是那麼嚴肅~再次感謝你。

從第一次發現你的blog至今已經三年過去了,一樣單身、依舊為情所困、也總是在不喜歡的工作裡徘徊掙扎著,每次懷疑人生的時候就會來重複看看你的文章,跟大多網路上流傳的心靈雞湯很不一樣,每次總能得到一些新的啟發跟救贖感,引導獨立思考(但人生還是有很多無奈),希望Hyatt Pan能再多產出一些文章,真的很喜歡你的觀點!! (podcast也有聽但我真的沒辦法長時間專心聆聽><)

謝謝你,寫完這篇文章後很長一段時間陷入低產量階段,
因為突然意識到,
小時候所疑惑的那個問題:「為什麼這麼多大人都不『跟喜歡的人在一起』?」

真正的答案居然不是:對方死了、對方消失了、對方不喜歡自己

幾乎絕大多數的人在人生的最終感情問題上,
都是因為「自己不選擇」,也就是不按照自己真正有效益、有快樂的方向去選,
而全部是「照表操課、照單全收、照顧道義」等等,

這就像是,每個人都口口聲聲說要學做西式料理,然後卻跑去學中國切菜一樣,
切了一輩子,也切不出一道牛排或一個三明治,

意識到這一點的當下我震驚許久,
也懊惱著,那寫這些東西再多,世界上又有多少個位數的人能真的去試試看呢?

懊惱許久,所以很謝謝閣下的賞識。
之後我會再重整一些新的思維出發。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