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世界的房價達到頂峰,許多人買不起而開始尋找城市的各個角落過夜,也許是一塊平台,也許是一段橫樑,也許偶爾會遇到閃電,冬天有時還會飄雪,但,通風好又有全景,只要能放下床墊就能把腿伸直,這樣對未來局勢的發展一定也會有更清晰的概況吧。」
以前人們都曾有過「什麼!一坪房子30萬!天啊~這對我們一個月收入五萬的人負擔很大耶!」這樣的經歷。
然後某些人可能就咬牙買了,有些人覺得:「不買!寧可去住到外縣市~」
十年前,我們網誌裡面就有幾篇談到房價壓力的文章,但當時以為的高房價,以現在來看是他媽的「近十年來最低價」的狀態。
面對高房價,主流的建議方法有:
1. 搬去偏遠低價的地方:去買便宜的地區,等待漲價。
2. 帥過頭的「父母努力論」:買不起房是你父母不努力。
3. 高收入者的「增加收入論」:增加收入來面對房價漲價。
4. 傳統的「策略婚姻論」:嫁給富商、二代來省去面對房價。
5. 香港的「蝸居論」:房子蓋小坪數,總價大家就能負擔得起。
房價問題跟「朋友找不到工作,我們介紹一份工作」是不一樣的。
當朋友說「我買不起房」的時候,你能拍胸脯保證說:
「來!有一批房子很便宜,有需要就打這個電話。」
或
「有一份工作有超高收入,有需要就打這個電話。」嗎?
沒辦法,因為差距太大,你沒辦法供給平價的房子,也沒辦法讓普通人有超高薪的工作,所以「帥過頭」才喜歡嘲諷大家說:「你們憑什麼生小孩?連房子都沒辦法幫小孩準備。」
言下之意是:「遊戲規則就是這樣,不想玩的人就撞牆吧~」
撞牆是我說的,但差不多就這意思,就是:我們的父母怎麼有機會知道「要把錢拿去大量買房呢?」而到我們這一輩,又怎麼能湊齊資源去買三、五千萬的房子呢?
社會上聰明的人多不多?多!
但是他們都能找到相應的高薪工作嗎?不行啊!因為台灣的收入是被長期固定,而房價的增長又超越所有人加薪能力的。
所以這一篇的概念,就是房價到頂了,大家都去餐風露宿吧~。
在「房價宇宙」前期,房價處於最高峰的時候,許多熱情之士起義、佔據了都市建築的各個角落,他們想表達:住宅最初的功能是回歸睡覺,那只要能放得下床墊,哪裡都可以是住處~
這樣的行為藝術,抑或這其實是真實?
住在冬天的角落,看著飄下來的雪景,想起了電影《小鬼當家》,沒看過的人,請都去看看,第一集、第二集都要看~那是90年代人類黃金時期的經典名片。
當時的台灣人都想著:有一天賺到錢,也要買個美國人的大房子!就算買不起,買個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的大小也可以。
怎會有一天發現:那實在是一個太大的夢想。
新月的傍晚,四周傳來溫暖的燈光,彷彿我們都跟大家一樣:住在類似的地方、有著正常的生活。
有遮蔽的地方總是擺上了家具,生活裡有點小收藏品還是很浪漫的。
一個朋友曾說:「若在台北花1500萬買14坪含公設的套房,可能就是要過著都看電子書+衣服15件、外套3件、褲子3件+不收集什麼可愛的玩意+不需要電視電腦等3C產物。且扣掉公設的話,實際只有8坪。」
光這段話就可以印出來實體當成房價宇宙的藝術品了。
睡覺時不要忘記「只能從床尾下床啊~」
不但要上班打拼,下班後也要有工作的空間。
「今天就也面對著上弦月一起努力吧!」
在城市夜景下工作,不知不覺只剩自己一個人的燈光,以及即將到來的黎明。
打拼的人生,遠方的都市燈火裡,什麼時候也能有我們自己一片天地呢?
是的,任何可利用空間都是「可利用的」,這些空間隔一隔、加個欄杆,是不是也能安全使用呢?
這麼多空間,在沒有人住的時候,就沒有價格。如果有一天這裡也加上玻璃、圍牆,然後開放給人們居住的話,這一小塊空間也要個七百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