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設計感想

美感是一種直覺感應

如果有客人走進精品店,看到香奈兒包包很漂亮但是很素雅,而提出「幫我前後縫兩個口袋,我比較好放小東西;空白的地方幫我多縫幾個Logo上去,以及袋口我習慣用魔鬼氈」,請問店家該怎麼做?

如果有客人走進甜點店,看到日式蛋糕很精緻但很素雅,而提出「幫我灑滿糖針跟金箔,再幫我把中間的水果餡料去掉,我有市場買的水果跟番茄醬,我等等自己加」,請問主廚該怎麼做?

到底是要照做,還是要跟客人講:「這些都是設計師、主廚的精心構思,是他們覺得最合適的剪裁跟口味喔!」

但通常會提出上述要求的客人,就不會管你什麼創意巧思了,即使你做的包包比較漂亮、即使你做的蛋糕比較好吃,為什麼?

因為,「美感」是一種很複雜的感應力。

即便像是「白色T恤」也能有無數種剪裁,比方袖子長度、領口寬、肩寬、衣服總長、胸圍、下擺圍,等等的,不同的尺寸就會形成不同款式,給人的感覺也就都不一樣。

有美感的人,

可以從各種剪裁裡面,挑出許多好看的比例。

可以從其他的人穿著中,看出搭配的概念。

可以翻翻雜誌,就學到許多新的創意。

但沒有美感的人就無法理解他們是怎麼挑的。

他們沒辦法理解:

為什麼你們用肉眼看,就知道什麼款式好看?

為什麼沒有照著別人的尺寸買,還能配出好看的樣子?

為什麼設計師都不照著現有的尺寸做?而是自己發想?

於是就會產生那種:

「我朋友雖然比我瘦,但她的衣服好看,我也要照著買同樣尺寸!」

「我朋友家雖然格局不一樣,但她家非常好看,我也要做同樣尺寸!」

這就是做設計、做創意最痛苦的過程。

因為這種客人就是不理解:你沒有照別人的規格、尺寸,你怎麼知道會好看?

他們沒有美感的直覺,但又嚮往其他人用漂亮的東西,於是自己拼命推導各種尺寸、作法,導致:

室內設計師變成裝潢師、服裝設計師變成裁縫師、主廚變成自助餐阿姨。

內容越改越多、製作過程越來越長、出錯的機率越來越高。

最後,在預算不一樣、材料不一樣、身材不一樣、格局不一樣的情況下,客人質問:

「為什麼!我得到的成品跟我朋友的不一樣?」

然後得出結論:

「一定是我朋友每一步都盯著設計師做!每一個尺寸都有跟設計師叮嚀!」

殊不知,她朋友從頭到尾也沒管過設計師,而是讓設計師自己發揮。

其實大家可以想一想,當我們旅遊去住大飯店的時候,我們從沒有要求旅館要怎麼配色、怎麼裝潢、內裝要什麼尺寸,但大家還是住了,也安然度過假期了。

為什麼?

因為是我們去適應這個旅館。人家大飯店請了設計師,做出符合大眾需求的配置,即使每個旅客在家有不同的習慣,但在旅館裡就會被自然地引導去使用那樣的配置。

不管你再亂、有再多東西、再怎麼沒有美感,住了旅館後,就是重新開始,然後就能開開心心度過那幾天,而不需要去管人家旅館怎麼設計出來的。

所以回到最前面的問題,遇到沒有美感的客人怎麼辦?

如果真遇到了,就照著他們的要求去做,讓自己變成裁縫師、裝潢師、自助餐阿姨,先做完這一單,然後學到這個經驗,以後去接能信任你的客人。

因為當你沒遇過,你是辨認不出這類客人的,所以是必經的過程。

封面圖是橫濱的超市:OK 港未來店 オーケー みなとみらい店,不是OK超商。日本超市的陳列都很好看,不論是展示架的配置 、蔬菜擺放的方式、包裝、裁切等等,那就是日本的基本美感,台灣超市就不太一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