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跟動物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有很強的「二元辯證思維」,也就是當我們腦子在思考問題或抉擇的時候,我們會「像是」腦中分成兩個人在對話,兩個人會互相問答,討論一件事到底好不好或對不對,而這個「好不好、對不對」主要是針對我們自己的「利益」,而不是針對「其他人」或「世界」。
「不對啊!有些人是為了全民福祉或為了大愛而犧牲耶!」有人問。
但這其實是他「先考量到」這個全民或大愛跟自己的相關連程度,比方彗星要撞地球了,一群太空人決定拼死炸毀隕石來保衛人類,但這個決定是先考量到「因為地球上有自己珍愛的人事物,有自己喜歡的文化、文明」,所以做這樣的決定對自己是有利益的,否則,如果地球已經被壞蛋整個佔領、沒有好人了,這群太空人還會想要犧牲自己來保存壞東西嗎?當然也就不想了。
同樣的,人們做各種善事,是因為知道這些善事對「自己喜歡的某樣事物」有益,而自己想到會開心,才會做出這樣的抉擇。
但如果這件事對自己的「利益」是減低的呢?比方詐騙、騙財的人,他也知道如果不詐騙,對世人會比較好,但對自己卻不好,所以他會選擇繼續詐騙。而其他不會這樣做的人,則是腦中知道「詐騙被抓」是一個很大的利益損失而不做。我們自己的「利益評比」決定了我們會是什麼樣的一個人。這類相關的研究就是經濟學的範疇,經濟學家想知道人們的行為到底是怎麼來的、又會怎麼做,這樣才能預測經濟走向跟制定對策。而行為學家則想知道這些行為能不能改變?當然可以改變,只是跟之前提過的那樣,思維越複雜的人、考量越多的人,就越難改變。
一些日常行為覺得我們都好理解,比方「買菜、比價、遇到塞車時要不要換條路」這些,每個人的共識差不多,但個人的私人抉擇就有很大的不同,比方你為什麼選擇某種生活?你為什麼選擇忍耐另一方?或你為什麼選擇隱瞞另一方?
也跟之前提過的一樣,我們腦中的二元思維會受到「直覺」的影響,也就是腦部釋放愉悅物質的直接程度。
如果你做一件小工作,可以馬上得到一個報酬,VS,你做一份難工作,要一段時間後才得到較大的報酬,那「你會怎麼選」就端看你的體質觸發的愉悅程度,如果你一想到「馬上就有報酬」就很開心,那這種開心愉悅感就是你腦中的二元辯證已經被觸發完畢後的選擇,去做小工作來馬上拿報酬。
這個「延遲享樂」的概念很多人都聽過,有一本書《先別急著吃棉花糖》就是在講這個,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我們腦中「二元辯證過程」的存在,尤其是如果你都靠過於直覺的反應來面對世界,那你會一直覺得「我就是一個很果決的人、很正常的人」而沒有什麼「腦中對話」這種事。
「不對啊!我常常跟自己對話耶!」有人疑惑。
是的,由於這種「腦中有兩個對話」的狀態是沒有明顯分野甚至是不用語言的,也就是純憑你腦中的兩股「不同愉悅觸發」的反應在拉扯,所以更像是腦中兩個原始人為了搶一件東西在打架,打贏的人就會讓我們做我們會以為我們的抉擇是「我自己、一個人」所做的決定。
而當我們想要「想得更清楚一點」的時候,我們會開始實質「腦中對話」,也就是腦中開始真的自問自答,比方感情裡,一個愛玩的人的思維是:
A. 「我該不該定下來呢?可是外面還有這麼多好玩的啊。」
B. 「但老了的話呢?到時候還有條件繼續玩嗎?」
A. 「也許之後再定下來,現在應該還能再玩一下吧。」
B. 「嗯,那就先不定下來。」
像上面這樣,在我們「意識」當中,我們清楚地把自己分成兩方來想事情,這樣做的好處是,因為提升到語言層面,所以我們「聽得到」也能「記得這個思考過程」。
但不要忘記,這兩方仍然受到我們腦中的「二元辯證過程」影響,也就是在我們感知不到的地方(像是非語言的拉鋸戰),其實是像「四個」原始人在腦中比手畫腳、打來打去,變成如下這樣:
Aa. 「要思考要不要定下來嗎?」決定要不要思考似乎挺好玩的(有愉悅)。
Ab. 「可以思考一下,似乎挺有趣的。」思考一下沒什麼損失(小小的愉悅)。
Ba. 「我會老嗎?我會無力嗎?我會沒人愛嗎?」想到各種可能性(小小的愉悅)。
Bb. 「這些是真的有影響嗎?難道老了就沒有條件嗎?」好像快找到答案了(有愉悅)。
Aa. 「時間上呢?怎麼選擇?」把答案釐清一下好像很不錯(小小的愉悅)。
Ab. 「應該還有很多時間。」這樣想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大愉悅)。
Ba. 「那還有時間幹嘛定下來?」越來越有搞頭了!(大愉悅)。
Bb. 「似乎沒這個必要?」感受到答案浮現。(大愉悅)。
這a、b、c、d的四個內容是我們腦中的大小愉悅所產生的辯證思維,而我們能意識到的只有A跟B,而每一個A、B所想的,都是後面還有Aa、Ab以及Ba、Bb這樣「不能意識到的」腦中角力存在,套用電影《全面啟動》的「夢中夢」概念,就是所謂的「想中想」,而因為我們人類能把這些腦中這些融混、不明確的猶豫調用到語言層面、進行語言層級的思考,所以我們成為智慧生物,可以去想無數種動物不會想的、不會有的抉擇,還能用語言來記憶各種經歷。
同樣的,當我們去看名人傳記,明明名人書上寫的是同一事件,但看的人,大家腦中詮釋的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愉悅觸發跟利益評比都不同,所以大家參考了同一本名人傳記後,卻會做出各式各樣的抉擇。
這樣我們就明白了,為什麼浪子回頭很難,因為浪子腦海裡那些不能意識到的角力當中,選擇當浪子的思維是強愉悅,讓辯證的另一方根本從沒來得及去「提出別的可能性」,這個狀態類似:
女生大哭著說:「你愛我就不要做那些事好不好!」「你為了我們改變好不好!」
浪子思維:
Aa:「在外面玩這麼快樂,怎麼停?」
Ab:「我覺得…」還沒來得及想完就被Aa壓制,也就沒有其他想法,更沒有機會浮現到語言層面來自己反思,所以最後浪子就會:
1. 不講話,看著女生哭。
2. 轉身打開門離家。
3. 講謊話,先安撫女生,但心中沒有要改的意思。
這裡的浪子包括市面上那些男友、老公、名人藝人們,這些人可能看起來都很完美、溫和、純情,但這些純情也是思維角力後的抉擇,因為表現地不完美、不純情,就沒有那些私下玩樂的機會,也會讓其他人跑的遠遠的。
普通人的愉悅是很簡單的,有個伴侶、有個家、假日能出去玩、拍點合照,就很開心,也無法理解其他人的快樂是什麼,所以才會每次名人的感情新聞出現時,就出現一堆網友去「灌爆」當事人的臉書,因為大家不懂那是什麼行為,甚至牴觸了自己的世界觀而感到不爽。
愛玩的人不一定是複雜的人,可能只是某些條件好而讓他/她有這些機會去享樂,但不論複雜的人或浪子或愛玩的人,他們這種「愛玩」的強愉悅是由三部分鞏固的:
1. 人生當中長年的愉悅快感刺激
請女生朋友注意!如果妳是後天整形成美女的人,你不一定能玩的很開,因為妳當美女的時間太短了,很多美女的人生經歷妳都沒有,所以妳可能只能用最簡單的「外貌、打扮」來吸引男生最表層的注意力,而不能讓男生被妳深深吸引。
能深深吸引別人的人「不必要」非有一個超漂亮的外貌,而是他/她本身的氣息、行為觸動了別人的深層愉悅感,但因為我們今天不是講美姿美儀,所以不深入。
這些有條件去玩的人從中學時就開始發覺出自己的能力及影響力,然後加上多年的男女經驗,他們到長大、中年時已經在這種「簡單、容易的曖昧愉悅」裡幾十年了,這時你要他們/她們放掉這種模式,改走什麼純情、專一的路,是非常困難的。
就像妳家樓下有超商跟便當店,現在要妳每天騎車去五公里外買晚餐,妳也會很不想這樣做。
同時,他/她腦中的其他思維也是長年被壓制、沒什麼機會發展的,所以你們大家想要的「專情」反而對他來說是很新鮮的、難以理解的,而當你不知道有這個現象存在,只用一直講道理的方式,就會沒任何效果,因為那些道理在他腦中根本無法構成需要思考的抉擇,只會覺得是你一昧地哀怨而已。
2. 沒有替代方案
浪子回頭不是不可以,但回頭是為了什麼呢?
如果你/妳只是給他一般人的小資情感、小打小鬧、小孩,那他/她不是大可以選擇「出去玩,然後回來跟你過小生活」或「出去玩,然後回來顧小孩」嗎?
這就是上一篇說的,這類感情教學幾乎不太可能成功,因為一般人對世界了解的很少,這時候我們去教你怎麼樣調整自己,也都是一個「剛入門」階段而已,你要在「想法、行為、對世界的感受、以及給人快樂」這幾點上能超大幅提升是超級困難的任務。
3. 外面仍然五光十色的世界
外面這麼多人會被這種人吸引,也就會一直來試探、邀約,因此他們會像是被壞朋友圍繞那樣,想金盆洗手也不得安寧而很難抽身。
那身為愛玩的人或叛逆的人又是在什麼機緣下能回頭呢?
就是他/她找到了更大的愉悅方向。
插一個小故事,前幾天我在福德涼麵吃東西的時候,旁邊坐了一個看起來不善言辭的男人帶著一個女生來吃涼麵,男人說:
「只要那個案子有接到,我就買一輛車給妳。」
女生說:「真的嗎!」然後露出笑容。
我在旁邊看覺得這真是一種單純的快樂,因為可以輕而易舉用一輛車、一個房子打發的人,都是好處理的對象,但複雜的人或愛玩的人是不能光靠這些物質條件就追到的,你需要的是「滿足他/她腦中的強愉悅」,而這整個愉悅涵蓋的是無比複雜、龐大的,簡單說,沒有人能辦得到,他/她要停下來,必須他/她們自己某天想到另一條路是什麼模樣才行。
講到這裡,其實我已經說完我要講的了,因為每個人想要的東西都不同,所以依然是沒有什麼可行的方式可以教給大家,不過再讓我補充一個概念。
在電影《康士坦丁》(Constantine, 2005)裡,基努李維說了一件事,就是他為什麼要一直打鬼、抓惡魔?因為他曾經自殺過,而在天主教的教義裡,自殺的人會下地獄,而他雖然自殺被救活了,但他已經犯了這一條,所以死後他注定是要下地獄。
而他希望,在人世間活著的時候不斷抓鬼打鬼,幫人類做一點事,看看能不能換取一個上天堂的機會。
這個我們稱為stairway to heaven,通往天堂的階梯。
如果我們想要得到一個無比難得的東西、一個機會,那你會願意放棄多少來換?
很多時候,一個你們大家看似不可能改變的人卻改變了,也許就是在他/她的心中發現了一個超級渴望的東西,所以願意拋開過往的選擇、行為,只想換取一個得到那樣東西的機會。
那是你的選擇,你必須要自己承受。
而如果你很愛對方,你也要幫他/她理解世界上有這樣的東西存在。
祝福你。
—
封面圖就是電影《康士坦丁》
這部片超好看,雖然是魔幻片,但畫面寫實、步調也很剛好,大家有空去看一看吧。
在〈腦子不好使:天堂的階梯〉中有 0 則留言
是「比較有可能」避免,不知道妳有沒有上過Dcard?
在Dcard上面,每天都會有女生問許多常見的問題,從淺到深的問題都有,
不過多數是屬於比較淺的,比方「這個男生在想什麼?」「這個男生這樣做是什麼用意?」
也就是,半年前、一年前、五年前的每一天,其他女生已經問過的問題,
至今仍有人「剛剛才發現」或「剛剛才想到」,
而對於男生來說,男生常問的問題多半只有一種,就是「如何跟女生講話?」
也就是男生分野成兩大類,一種是「大概都知道女生要什麼」,
一種是「還沒有跟女生認識」,
所以屏除還沒有跟女生正常講話、交往過的類型,
另一部分男生在人生中都已經「大概知道女生想要什麼」,
因為影視上、節目上,都演得很多,
但對於男生在想什麼,卻著墨的不多,
因為如果每年的各大電影,都是在講男生各種亂七八糟的想法,
票房可能都不好,或變成一些負面主題,而不歡樂,沒人想看。
但如果,父母、影視、節目(比方有個什麼大叔團綜藝節目),
天天在講男生的各種詭計、各種深處的想法,
女生天天看這種節目,看個十天半個月,也會比什麼都不看來得理解許多~
問題在於,
男生願意講這種內容的,多半是本身形象已經是「油條、不乾淨、沈浮五光十色的社會」,
而不是那些看似陽光、健康、正面的男生,
那就等於「沒有用」!
因為所有女生遇到的問題,都是在這種「陽光老公、正面老公」身上,
可是因為沒看過、不了解,所以一直以為陽光正面的老公就是好的、就是安全的,
最後出了事,才震驚於:怎麼會!怎麼會!不懂啊!
所以,是的,早一點接觸,的確是會比較好~
抱歉晚回覆了,每天的垃圾郵件太多,訊息通知我都沒看到,
我都是一段時間後,去看留言管理,才發現有這些沒回到的喔~
sorry
有,碰巧也看了這部,而且看得時候一直想到你提過的內容。如果這些女生也有機會早點接觸到,是不是就能避免了呢?
感謝您留言,是的,您說的這個情境是看似合理的。
但,
往後站一點看,就會發現幾個現象前提,才能促成這個畫面:
1. 女生是屬於「簡單就會被汽車打動」,才可能讓男生在吃小吃的時候去講出來,
如果是一般夫妻或真的情侶,這種汽車買賣,會在家裡甚至車上「討論」,
即使是男生要把買汽車提升到當禮物的時候,也應該是直接買來,然後不經意地給女生一把鑰匙。
那,
既然男生不是用上面兩個模式來做,表示:男生跟這女生沒有這種討論關係或緊密關係,
而是真的必須要用「汽車」來試試看能不能換取女生的好感或開心,
那表示什麼?
表示:男生不太知道怎麼樣讓這女生很開心,只好用「最明顯的實質物體」來試試,
那這表示什麼?
表示這女生「過去可能稍微有提過一些日常生活交通不方便的感嘆」,
但生活交通不方便並不是男女彼此喜歡當中的問題,
如果兩個人是屬於緊密的關係,那交通不方便會是上面的「一起討論要不要買車」
或「男生不經意地把車拿出來當禮物」。
這表示兩個人「不是緊密」的交往關係,而是帶有某種隔閡,
實際是什麼隔閡我們不知道。
2. 如果女生會說「更想看到你成功拿到案子的樣子」
表示這女生在乎的是男生的成長或成就,並且會為他而感到開心,
如果女生有這種心情,那他們理應就是「關係較為緊密」的狀態,
而關係較為緊密的互動中,不會有男生說的那句話,因為那句話太見外了。
所以如果女生真的說出來的話,那男生的確是會有「強烈愉悅」,
但反映一件事:
就是如果他們的關係不緊密,而女生還能說出這種話,表示女生是「城府非常深」的人。
不過就我當晚觀察到的,這女生並不是,所以整個情境其實比較溫和、安全。
觸動他人愉悅感的邏輯是:
1. 知道他人要什麼
2. 把對方要的呈現的好一點
所以我們先看看能不能「想到對方要的是什麼」,這其實沒有很難理解,
只是多數人想的可能很「保守」~
比方許多女生想的可能是「愛心便當」,這乍看似乎沒錯,
但我們站在男生角度再來檢視一下:男生「為什麼收到會開心?」這一個問題。
如果是一個單純的老實男生,他想的應該是:
「我白天上班工作,要是能不用花太多時間去找中餐,一定很棒。」
那這時候,愛心便當就符合這個需求。
但如果一個不單純的男生,想的可能就是:
「中午可以跟其他同事去吃東西,順便走馬看花、或吃點好的。」
那這時,愛心便當的就不是很符合他需求的,甚至是讓他需求無法滿足的。
不過也可能是:他老婆因為某些原因,而不屑做便當,讓他長年都非常想吃到一次,
結果老婆某天真的做了,他因此開心的不得了,
那這時這個便當又符合了他的需求。
等等這樣的概念,延伸到生活的各個層面,
相反的也是,有些男生為什麼好像比較容易在交友社交網路上吃得開,
因為他們知道女生想要的、想聽的是什麼,
剛好這幾天Netflix上一部片很紅,就是那個《Tinder大騙局》,
這部片很忠於現實地描述了兩種人:
1. 單純的女生,2. 知道如何討好單純女生深層愉悅的男生
我們會看到,
裡面單純女生的整套思維真的是無比單純,而那些「她本身的氣息、行為觸動了別人的深層愉悅感」的女生,
在這裡面的九成九情境下,都會用跟她不一樣的思維去理解或去行動,
導致,結果也會不一樣。
相反的裡面的男生行為,則是「很多男生都知道的一套基本功」,
只是大家沒那個閒錢+膽量去鋪陳他做的方式,
所以這部片可以參考一下。
『男人說:「只要那個案子有接到,我就買一輛車給妳。」
女生說:「真的嗎!」然後露出笑容。』
看到這段舉例忍不住投射自己腦補的後續:
「女生接著說:可我更想看到你成功拿到案子的樣子。(然後甜笑地回望男生)」
這樣的反應該會在男生心中建立更深層的「強烈愉悅」吧?
「她本身的氣息、行為觸動了別人的深層愉悅感」-這這這…究竟是什麼?
再補充一個,下午沒寫到的,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某些男人,想要用送禮送東西的方式來「滿足自己」內心的某種缺憾
有些男生喜歡送自己在乎的女生東西,伴隨著想要「討好、照顧、供給」的心情,
當中可能會有想追求的成分,也可能是屬於一種「看到她過得好,自己也有點開心」的成分。
這種男生會「看到自己在乎的女生能過得好一點,或收了某一些禮物」而覺得自己的存在有某種價值。
這就是我們標題「天堂的階梯」的其中一個概念,
如果有人要供養,這個人通常不會是我們喜歡的類型,或者說幾種可能性:
1. 有人供養,這個人我們不喜歡,所以最後不太開心
2. 有人供養,這個人我們喜歡,但對方不喜歡我們,那我們也不太開心
3. 有人供養,這個人我們喜歡,對方也喜歡我們,那就可以變男女朋友
那所謂的「乾爹」通常是第一種,如果這個人不是我們喜歡的,但又給我們錢,
那我們的腦子會長期處於「好壞夾攻」的狀態,一段時間後就會壞掉,
也就是很難去過正常生活、啟動正常的男女交往,俗稱價值觀改變~
但有沒有這種女生可以走得好一點的?
有,
有些女生會利用乾爹,去累積資金,最後開個店或投資賺錢,
然後就把乾爹給甩了,去過自己真的想要的生活,
那表示什麼?
表示這種女生早就「腦中準備好一套賺錢計畫、運營計畫」,
那通常也包含了「自己有一套想過的生活模式」,
因此可以靠偷吃步來得到自己想要的,只有中間那一段被供養的時間可能不太開心。
問題是如果我們沒有想好相應的步驟,就莫名被供養,
那種生活就會讓我們失去正常的行為能力,過程不提了,
但最後,當供養的階段結束後,通常也很難找到好的對象或走向好的軌道,
而是可能隨便找一個人就嫁了,那也算是另一種被供養。
通常,如果妳真心想要被供養,其實就會遇到那種頻率的人。
原因是妳的講話、氣息,都會散發那種「需求」,
那如果我們平常遇不到的話,表示我們散發的不是這種氣息,
也就是我們內心不是真的想要被供養,而是想要多一點錢。
就我文中的案例,我從旁邊看,那個女生的開心其實很空,
男生講話的語氣也很空,所以感覺雙方都不是那種大家真正嚮往的快樂,
而像是一種妥協。
我覺得,自食其力雖然很累,但至少內心是自由的,就像妳還可以沒有顧忌地來寫這些留言,
如果真的被供養了,我覺得腦中可能會有很多東西,自己會主動避開不願意去想、不敢想,
那種狀態真的是很難善終。
當然這只是我主觀的認為,聽聽就好。
真羨慕 為什麼這些女生都可以被供養,是不是我們自食其力的女生扛著工作績效,工作下班時間都不夠用,,多出去交際假日排滿活動才能遇到乾爹?
耶!謝謝你!我更正了,
感謝,我沒檢查到~感謝你留言!
也感謝你的賞識!!!
謝謝!
A. 「也許之後再定下來,現在應該還能"在"玩一下吧。」—"再"?
很喜歡看你的文章,不好意思,吹毛求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