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講話正常的人能模仿「台灣國語」腔,但講台灣國語腔的人,卻不能模仿正常講話呢?
日常中還有很多這類現象,比方走路正常的人可以模仿走路怪怪的人,但走路怪怪的人卻無法模仿走路正常的人;動作優雅的女生可以模仿動作粗糙的女生,但動作粗糙的女生卻模仿不了優雅的女生。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兩邊都能互相模仿,那市面上也就不會有「講話怪怪、走路怪怪、交際怪怪」等人的存在了。
那些我們無法模仿的人,我們知道他們跟我們不一樣,但是我們不知道多出來的「差異點」在哪裡,這種差異點讓我們無法去扮演另一些人的角色。
「咦?做自已不才是最真的嗎?為什麼要扮演別人?」有人問。
因為,能扮演別人,你才能選其他的「人生劇本」。
我們的經歷就像一齣齣的人生劇本,每個人演著某種個性的角色、活在某種特定背景裡,因此你會講出「那個角色」才會講出來的話,也會為了「那個角色」所在乎的東西而陷入狂喜或跌入深淵,不過絕大多數的人一輩子也不會意識到自己是身在某種角色裡面。
就像你看電影時,如果主角個性軟弱消極,觀眾都會為他心急,覺得:「趕快逃命啊!趕快拿起武器啊!趕快去追喜歡的人啊!」
而如果你真的跑進電影裡跟主角說:「快振作啊!不然下場會很慘的!」你會發現他完全不懂「你在講什麼」,因為他的世界就是設定好的那樣子,他不明白爲什麼你要來這樣逼他,他也無法像你一樣能「跳出來看這一切」。
戲外的演員可以詮釋不同個性的人,但戲中的角色就只能是他自己,他的目光層次也只能有劇情內的視野,所以他無法理解這個劇本設定以外的世界,更別說還能有其他選擇。
但如果我們能意識到呢!
如果我們能意識到自己手中的劇本角色居然如此悲情?
但請問要怎麼扭轉?
當你沒有察覺:
「其他人到底做了什麼?」
「其他人到底擁有什麼?」
「我到底又被侷限了什麼?」
你也仍什麼都看不出來。
我們崇拜追求巔峰的挑戰者、創造新紀錄的運動員,我們也敬佩用新科技、新模式改變世界的科學家和創業家,因為他們的存在是實質影響了我們。
而我們總覺得那些是別人的才能或天賦,因此平凡的我們又何必去模仿、去了解他們?反正我們也不是他們啊!
這種想法再擴大到我們去看身旁所有幸福的人、成功的人、自由的人,當看到別人漸入佳境,我們只會認為人生不快樂的根源都是「沒中樂透啊!」而從沒想過或許我們的行為模式從根本導致了我們永遠無法踏上某條道路。
因為中樂透雖然能給我們愉悅感,但這並沒有解決人生原本的問題。
你不會因為有樂透就懂得怎麼教小孩、怎麼經營公司、怎麼尋找人才,而當樂透還沒出現的時候,我們還很理智的拒絕了所有其他人生劇本。
這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當你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其他種類的人、不知道其他類型的人跟你有什麼差異時,你也只能認真「做自己」,用力地活過每一天卻走不到開心的結局。
並不是說非要浪子回頭才算真正改變自己,也不是說非要什麼「刻薄、自私、散漫、邋遢」這樣負面才會跟主流偏離。
很多心地善良、溫和無害的人,甚至目標遠大、理想崇高的人也把人生搞得一團糟。
比方很多創業者賣自己喜歡的東西,總覺得「大家一定會『像我』一樣喜歡這些吧!」但最後大眾根本無感,於是生意倒閉了,這些人就想:「唉~大眾真的不識貨啊!」
真是如此嗎?
還是他們只是拿到了「喜歡小眾產品、跑去創業卻不被大眾買帳而倒閉」這樣的劇本呢?
如果他們拿到的是「販售大眾喜歡的產品」這樣的劇本,說不定就生意興隆了?
還是又會因為拿到「不善教育員工,導致員工態度惡劣,最後仍倒閉」的劇本呢?
各種可能性的人生劇本分發到我們手中,而當我們看不出哪裡有問題時又如何能去挑選呢?
「天啊!那我們要『懂多少東西、了解多少事』才能有理想的結局…?
」有些人想到這裡就癱軟了。是的,當我們不懂世界的複雜、不懂他人思維、不懂別人是怎麼想事情時,想要一帆風順只能純靠運氣。
考試碰運氣、面試碰運氣、投資碰運氣、創業碰運氣、感情碰運氣、婚姻碰運氣…,當你所知越少,你就越難預測未來發展;當你仰賴運氣成分越多,人生方向就越不受你控制。
我們總以為「資金雄厚」、「店鋪漂亮」、「充滿夢想」就能創業順利,對吧?但現實中又有多少高級餐廳、精緻店鋪關門大吉?
甚至我們再想想,哪一個倒閉的公司沒有曾經「拜拜、算名字、看黃曆」?
如果「挖龍脈、找風水、改大運」都對創業沒有任何機率保證、沒有任何辦法驗證,甚至完全相反操作的其他人卻有了非凡的成績,那到底為什麼我們要去搞這些?
如果這些招式真的有用,那我們何不集資一千萬找「最厲害的老師」、安排「最厲害的儀式」來拯救那些要倒閉的公司?何不傾國家之力舉債一千億來作法扭轉要崩盤的經濟?
只有一個原因,就是華人拿到了寫著「寧可信其有」的劇本。
看到這裡,難到你不想狠狠抓起路上一個美國人問:「為什麼你們國家不做法、不算命、所有建築都不管風水,卻還變成了世界最強的國家!有最先進的核彈!有最高市值的蘋果!還跑到月亮上去插國棋!你是把我們華人當死人嗎!難道我們做的那些都沒有用嗎!」
美國人露出深邃的眼神看著你,緩緩地說:Probably not~
「哼!外國人還挺有禮貌的麻。」你心想著。
是的,隨便翻翻你就發現,多數人手上的劇本都寫著:「主角不喜歡學新東西、主角不喜歡就事論事、主角覺得只要收入增加就夠了、主角覺得其他東西順其自然或擺爛即可」等等的角色設定,所以多數人就不喜歡學新東西、成天胡扯做白日夢。
更殘酷的是,大家的劇本都還有「背景設定」,每個劇本都寫著「主角所在的這個世界,人們不喜歡刻薄的人、人們不喜歡猥瑣的人、人們不喜歡貪小便宜的人…」等等的條件,而當我們無法意識到自己是這類人時,就會被邊緣化。社會上那些混帳中年人、糟老頭、刻薄晚娘就是這樣來的。
因為劇本安排給他們「討人厭的角色」,於是社會大眾都討厭他們,最後他們就一輩子不上不下、沒有火花。
所以從這觀點來看,很多創業失敗者的心裡糾結有解了,不是因為大眾不懂你的產品,而是你所在的市場人們剛好無感,說不定在另一個世界,你的商品會大賣。
很多失戀的女生也能釋懷了,不是因為男生無法全心愛妳,而是妳呈現的東西他不喜歡,說不定在另一個世界,無趣的女孩是很吃香的。
「什麼什麼!你給我講清楚!」大家紛紛躁動、將手裡的劇本一本本砸到台上。
撿幾本劇本來檢討一下。
創業是什麼?創業是「給予大眾需求的產品」或「給予大眾想要的產品」。
我們需要食物、但我們不需要「不好吃的食物」,可不知道爲什麼,很多餐廳老闆手中的劇本都寫「主角覺得食物只要能吃即可、主角從不管顧客的反應、主角從不去別人的餐廳取經」,所以翻到劇本最後就會看到「主角餐廳終於倒閉」的水到渠成。
想想看,市面上有幾成的餐廳你覺得好吃?少之又少,但那些老闆仍創業、堅持下去了,難道不就是因為他們心裡想著:
「靠!吃不死人就好了,管那麼多幹嘛?」
還有那些「夢想店」老闆的劇本總是寫:「主角賣著自己喜歡的東西、穿著潮流的服飾、散發文藝的氣息、顧著清雅的小店,每天想像路人進來後就會愛上店內商品、紛紛呼朋引伴、生意絡繹不絕、大家心中默默崇拜主角這位『拯救市場貧乏』的救世主,而主角自己也馬上財務自由。」再翻到劇本最後又總是:「主角歇業了,他覺得大家不懂他、不願意花錢供養他、不願意讓他變成這個領域的一號人物,都是大眾跟市場的錯。」
這種案例也是隨處可見吧。
但我們抓個創業成功的人,看他劇本寫什麼:
「主角從一開始就知道『創業是要賺錢的』。」
「主角知道,餐飲業最最最關鍵就是食物要好吃。」
「主角知道『如果客人進餐廳點同一道菜,但第二次味道跟上次不一樣』,餐廳就完了。」
「主角知道『創業不是耍帥』,而是不斷解決消費者問題、讓自己對消費者有『價值』。」
是的,成功的劇本上面寫了太多關鍵可以參考,這裡不贅述,但你知道嗎,很多創業的人卻一本創業的書也沒看過。
好多夢想創業者都以為只要「辭職、畫Logo、印名片、批些貨,再跟身旁朋友推銷一輪」就會被賦予「創業家」身份然後就會「賺大錢」,卻從沒去想過自己賣的東西到底哪裡「值得」讓別人花錢買?到底跟競爭對手有什麼「差異」?
感情層面也是這樣,很多女生以為只要自己「夠美、夠敢露、夠敢懷孕」就能贏得男人的草心,但從沒想過男人是否真的只要女生的「外貌、巨乳、拖油瓶?」
不過,這些女生倒是看了不少感情的書,
不管,
也許是她們的劇本寫「眼神請露出拜金渴望」而被男生討厭;
也許是她們的劇本寫「想法不用有趣、只要會瞪大眼拍照」而讓男生無聊;
也許是她們的劇本寫「只會用台灣國語賣直銷保健品」而讓男生覺得上不了檯面;
也許是她們的劇本寫「用力愛上不理自己、限制自己的大男人」而讓大男人男友任意擺佈、忽視;
也許是她們的劇本寫「雖然看到爸媽感情很好,卻不知道爲什麼很好,也許好男人都會明明白白地從天而降吧」而錯過身旁曾出現過的低調好男人;
當還身處劇本中,妳就沒辦法跳出劇本設定。
不管漂亮與否,這些誤會的思維讓很多女生前仆後繼地衝向假命天子的懷抱,然後又瘋狂「渴望」結婚,以及堅信「有小孩」就會人生圓滿,等出了問題就買小品書來看、買粉水晶來戴,最後仍舊是一批又一批的怨偶準時出貨。
是的,我們手上的劇本也許不好,
裡面寫的主角個性、思維、視野可能都是狹隘的;
裡面寫的父母、老師、暢銷書作者可能都是錯的,
裡面寫的男友、老公也從不願告訴我們分手的真正原因;
裡面的主角只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裡面的主角也從沒想過命運能被自己扭轉,
但至少裡面寫道:「主角某一天,看到一個字很多的網誌,裡面講得好像有點不一樣…」
—
後記:
很多人有一種謬誤,就是認為世間的美好,一定是「好的開始+好的過程+好的結局」,但擁抱這種思維的人似乎都沒什麼好下場。
而幸福的夫妻、成功的創業卻可能有個「荒謬的開端」或「誇張的過程」,因為象徵性的「名目好」並不代表實質好,所有過程中間遇到的問題、思維衝擊才是讓我們有可能「進步」的機會。
「現實創業」跟「夢幻創業」最大的差別在於能不能意識到「自己的每一步都有可能犯錯?」。
賣吃的核心就是「食物要好吃」,在好吃的前提下,有人用超油膩破爛店面也能生意爆棚,但想想我們身邊有多少「正常好吃」的餐廳?令人遺憾的少,多數都是大家「附近實在不知道吃什麼、只好將就吃一下」而存活的店。
就算老闆覺得:「我每天這麼辛苦、睡這麼少,大家還不來吃我做的『不好吃餐點』嗎?這太不厚道了吧~」難道大家會同情他嗎?
這種人根本還談不上設定真正目標,你只希望他們能再往上多走幾階,否則就只能一輩子糾結受挫、最後還下個犬儒結論(注釋1),什麼「愛情都是騙人的玩意兒」、「世上都沒有人懂我」之類的「狀況外」牢騷。
陋習當然可以拋開、迷信當然可以不信、小圈圈跟倚老賣老就都去死吧,因為那通通不是「就事論事」,當你事業都要垮了、家庭都要分解了、感情都已沒救了的時候,其他不相干的東西為什麼還要背在身上?
注釋1:
所謂「犬儒」思維(Cynical)精簡的描述為:「激烈的理想主義,破滅後,轉變成徹底的虛無主義。」
比方,你原本相信某個美好的理想,等理想破滅或一直遇不到好的發展時,就開始想:「靠!上當了!那都是騙小孩的!」這樣的思維扭轉。
這通常發生在人出社會以後,因為出社會以前,多數人心中沒有尺度去「判別」到底自己渴望的東西能不能得到,等出了社會,開始自己賺取所需時才發現,很多東西根本追不到、趕不及,於是開始覺得這些理想並不值得珍惜、付出心力。
但本質上來說,這只是一種「拐彎祈求好運有一天能降臨」的怨懟心態。那些說「愛情是騙人的」、「夢想是天真的」這些人,心裡真正想的是什麼?
其實還是渴望「有美好的愛情」、「能夠完成夢想」,但在得不到以前,就用嘲諷鄙視來表示自己的看破紅塵、超越俗世,只是當這種思維根深蒂固後,人就真的徹底邁向不得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