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生朋友跟男友約在師大附近,不久男生騎車來了,女生很開心準備上車,男生說:「ㄟ ,我們分手吧。」女生以為男生在開玩笑,就笑著說:「好啊。」男生就往前騎走了,女生以為這是生活情趣,就等著他騎回來,但過了五分鐘、十分鐘,男生都沒回來。
斷崖式分手、斷崖式封鎖、斷崖式消失,最大的影響在於「會留給對方巨大的疑問」,因為被斷的人不知道為什麼會突然這樣,但做出這個舉動的人卻肯定知道原因,這使得被斷者將永遠處於「不解與自我否定」的心痛狀態。
這種斷崖式情境不只會發生在情侶之間,朋友、同事、家人,都有可能遇到。
如果有一天能問到真相當然是最好,被斷者就能釋懷,但絕大多數情況永遠不會知道答案,所以遇到的人都要經歷心痛跟自我否定。
即使去問別人,大家也多半是「各種可能性」猜一遍,但你聽完後還是不知道什麼才是真的答案,所以會繼續心痛下去。
面對感情問題,最核心的觀念是:人類的情緒會受認知影響。
也就是說,即使面對同樣處境,只要你的認知不同,你就有可能會開心或不開心。
「咦?真的嗎?我的心痛有可能在別的認知裡就不痛?」有人疑惑。
是的,給男生舉例:你上班時或開車時,冷氣壞掉、熱得要命,心裡會氣憤無比。但如果是在當兵時,能讓你不要出操、上課,那即便室內或開軍車沒有冷氣,你心裡也會覺得:「能打混就是爽啊!」
給女生舉例:你老公木訥老實、不解風情,在家只會打電動,妳氣憤無比。但如果看到其他朋友的老公外遇、家暴、有婆媳問題,妳可能就覺得:「平安就是福,他打電動,我自己去爬山吧~」
那面對斷崖式分手或斷聯,因為無法知道答案,我們就不能避免心痛,所以我們的理想是「減緩心痛」。
斷崖式情境會讓你腦中「有巨大的問題」而產生巨大的心痛,那你不停猜各種可能性,只會讓問題變多,所以我們要先認知「被斷崖的三大關鍵」:
1. 你對他/她不再重要了。
斷崖就是他不再需要你了,你的存在對他沒有必要性、不再影響生活,所以對方徹底斷聯。
「既然沒有影響,為什麼又一定要用斷崖手段呢?」很多人會疑惑。
對啊,如果前一天還能正常聊天,但為什麼才隔一天就完全不能了呢?
2. 對方預期你會有某種反應。
如果是外遇問題,對方預期你會崩潰、大鬧、追問。
如果是價值觀不同,對方預期你會爭論、試圖證明什麼。
如果是早有心結,對方預期你死不悔改。
如果是見面後無感,對方預期你會期待更多、會想延續之前的互動。
斷崖式處理的原因就是,他不想去面對你接下來的反應,不論是要解釋還是吵架,對方都認為你一定會有某種舉動,而他不想面對這些。否則如果你完全沒反應,那他也沒必要封鎖你了。
「那為什麼之前我的存在還有必要,現在就變完全不必要了?」
3. 因為對方有其他滿足感來源。
如果對方本來就有老婆或其他女友,那跟妳斷聯就沒差。
如果對方還有其他朋友,那跟你斷交就沒差。
如果對方有其他小孩或家人,那跟你斷絕親子關係就沒差。
如果對方還有其他交友機會,那見面或過夜後斷聯,也都沒差。
比較少聽到斷崖式離婚或斷崖式逃婚,因為結婚牽扯到家族成員及社會觀感,其他親友會有各種顧慮而無法不理會、不面對。
在感情中,讓我們動心往往來自於對方重視你,而你也開始重視對方。但問題在於,我們幾乎不會去確認「自己在對方心中到底有多重要?」我們以為付出很多,對方一定也有差不多的感受吧?
怎知:
原來對方的動心程度沒有我們來得大;
原來對方一直都有其他在乎的人或在騎驢找馬;
原來對方早已看我們不順眼卻不願說破;
或,
原來對方有其他關鍵原因不能講出口。
感情、親情、友情、社交或生意往來都有可能斷崖,只是除了感情以外的斷崖式斷交,我們比較不會那麼在意。
比方你遇到奧客,雖然你每天有禮貌地交談,但心中卻一直在隱忍,等終於忍不住就封鎖對方,但對方不會有什麼損失,也不會千方百計要找到你給個交代。
但感情關係裡有巨大的承諾跟期待,所以我們就會想知道「到底是為什麼斷聯?」
好的,我們回顧一下斷崖式的關鍵成因:
1. 你對他不再重要,所以他不在乎你的感受。
2. 他預期你會有某種反應,而他完全不想處理。
3. 他之所以不再需要你,是因為他有其他滿足感來源。
而被斷聯的人會自我否定,就是來自於第一項「你對他不再重要」。但我們也知道了,只要對方能做出斷崖式舉動,就一定有其他的情感或人際上的滿足來源。
那,雖然你還是很心痛,但至少有點方向了。
而我想跟你說的是:
只要遇到斷崖式結束,那其實你們一開始就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
不論你們過去聊了多少、看似有多親密,那都只是表象,但在內心層面,你們絕對不了解彼此。可能是他不懂你,也可能是你不懂他,只是對方更早察覺而把你推下懸崖。
當然有幾種例外,比方對方早已有伴侶,無法跟你繼續發展。(請參閱《男生的硬娶》一文)
或者,對方被威脅只要繼續跟你互動,地球就會爆炸。但這你也無從驗證。
所以,不論你多難過,請先接受一個事實:
你跟對方自始自終都不是同一類人,所以,對方沒有像你那樣在乎這段關係。
他沒有辦法回答你的追問,所以選擇消失,而這並不是你的錯。
這,並不是你的錯。
—
後記:
極少有人能用理性思考感情,絕大多數人都依賴經驗法則。問題是,當你無法將人分類時,就會覺得「每個人都不同」,所以才會有人說那句: 「我怕自己再也無法相信感情。」
這句話其實是在說:「我不知道下一個人,會不會跟上一個人一樣。」
當我們心痛時,腦子會鑽牛角尖,即使別人告訴你「對方和你不同,沒那麼在乎你」,你也很難立刻改變想法。上面文章的重點只是讓你認知到有這些現象。當你知道了,潛意識會慢慢消化,也許某天睡醒會豁然開朗。
但如果不知道這些概念,你可能會陷入無限糾結很久很久。
—
封面圖是《第三者》Wicker Park, 2004,片中男女主角都面臨斷崖式分離,但彼此都不知道為什麼。心情正常的人可以去看看,正在心痛的人就先不要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