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傳說是「人的大腦只用了3%」,這是說「人腦還有很多潛能沒有發揮」。(而不是「腦子只用了百分之三的部分」)
大腦就像電腦,潛能就像是軟體。很多人買電腦是只拿來看劇、打文書;但同一台規格的電腦,卻也能從事繪圖、剪輯。
很多電影都有提到,腦部潛能要是被開發,就能做出許多天才的舉動,比方《藥命效應》、《心靈捕手》裡面的主角都是數學計算超強而讓人嚮往!大家覺得,要是腦部潛能都開發的話,一定能過上好日子吧!
但事實是,如果你腦部潛能開發很多的話,很有可能會變成像《美麗境界》裡面的主角那樣,陷入妄想、精神分裂的痛苦狀態,為什麼?
因為,世界上的外部資訊太多,如果你都能看懂、都能分析,那你腦子會處在「算不停、分析不停」的狀態,這就像電腦同時開一大堆程式,最後會lag或衝突。
那有人會問:「那你腦子不要一直分析,不就得了?」
問題是,大家都要生活、上班、人際互動,當你遇到各種人事物的時候,你總會想要找到最佳解、最好的處理方式,於是你腦子後台就會不停運轉、推演。
可是,世間各種的行為影響並不是「線性」的。
並不是父母功課好,小孩就會功課好;
並不是妳付出感情多,伴侶就會對妳特別好;
有捨,不一定有得。
最後就是,你花了許多心力、腦力,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然後不停糾結在這裡面,而感到焦慮、難過。
「不對啊!不是很多天才都過得不錯嗎?」有人疑惑。
是的,請問大家:什麼時候電腦需要開很多程式或全速運轉?
就是「有需要的時候」,比方有算圖任務、有AI任務、有分析任務,之類的。
人腦也是一樣的,如果有工作需要你的分析或聯想,那你去想很多、貢獻很多,當然可能有所成就、讓生活優渥。
但如果你面對的是鄰居八卦、父母碎碎念、客戶無理要求呢?那你就會覺得:「為什麼全部人都不做合理的選擇!為什麼所有事情都是亂糟糟!」
中國幾千年來的教育傳統,主打一個「背誦」,要所有學生去死背各種古文、詩詞、聖賢語錄。背得特別好的人,再繼續比「排列組合」,去做詩、做對、做文章,還必須按照嚴格的格律、對仗、平仄、押韻規則,於是,不論數理天才、藝術鬼才,通通都去學作文,雖然也用到了腦力,但培養出來的僅僅是擅長八股文的奴才。
也就是幾千年來的天才、人才,通通都在學作文!
是的,不論古今,人盡其才都只是少數一點點人的好運。
因為有些環境你就是沒辦法有相關資源,比方華人世界,所有小孩都要先花費12~16年來念考試課程,然後才能去學其他領域,那很可能學習的黃金時期已經過了。
同時,許多父母並不會教小孩,於是小孩野放、胡亂長大,等小孩終於發覺自己興趣所在,可能已經三、四十歲了。
然後,如果你內心匱乏、心靈有缺陷,那你很容易會不知不覺傷害到你在意的人,但卻自始自終沒有意識到。
而你知道最殘酷的事是什麼嗎?
就是:
上面講的這一串概念,如果沒有人跟你「講」或讓你「讀」,那你的腦子很可能無法統整出來、而陷入無窮迴圈的牛角尖裡面:
「自己不好是因為家人不好,家人不好是因為世界不好,世界不好所以通通都不好。」
你總覺得許多問題都找得到原因,但卻又找不到更多原因,等到了一定年紀後,腦力降低,就會開始哀怨、無精打采了。而想法比較弱的人,也可能輕易被一些教派團體或神秘主義給吸引。
當然,如果那些都是發生在別人身上,那你或許可以說「那不關我們的事」而在旁看好戲。
但問題就在於:
這些人有可能當父母,而生了你;
這些人有可能當師長,而教育你;
這些人有可能當政府,而管束你;
這些人有可能圍繞你,而讓你終生無法發揮所長、被困在腦力消耗裡面。
然後,其他正常人鼓吹的,什麼「陽光、笑容、人脈、好友、資源」你通通都沒有,那這樣是不是太遺憾了?
如果你,曾因理解這個世界而感到孤單,
如果你,曾因在乎太多而把愛的人推開,
那或許在死前,也會想弄明白到底是為什麼吧?
「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是一句很諷刺的寫照,因為當你只有一個人的時候,你真的很容易把人生給搞砸。
但,聰明不該是一份詛咒,雖然你可能一直感覺到自己很孤單。
—
《藥命效應》Limitless, 2011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 1997
《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