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怎麼樣去感受這個世界、怎麼生活在這個世界的呢?
很多人會覺得:「這不是廢話嗎?我有意識啊!我知道、我看得到啊!」
是的,我們都以為是自己的掌控者,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的思想跟行為,我們以為我們就是「我們本身這個人」但事實上,我們人體並不是這樣「靈肉合一」的完整融合、也不是屬於完整操控的狀態。
我們每個人,包括現在閱讀網誌、滑手機的這個「你」,其實更像是坐在無敵鐵金剛頭上「指揮艇」裡的駕駛員、或坐在鋼彈腹部裡的駕駛員、或飛機的機師、汽車的駕駛,等等。
沒有駕駛員,飛機或汽車能不能動?其實可以,引擎打開就動了,只是沒有駕駛員,這些機械工具無法往特定的方向移動,或無法操作上面的各種設備。人體也是一樣,我們睡著時,身體依然可以呼吸、心跳,但沒辦法走向特定的地方或做特定的事,當然很多感官也都處在靜止狀態。
所以我們去感受這個世界,是像我們在自己人體的駕駛艙裡面操縱、接受各種外部訊息,但因為我們從沒有離開過這個駕駛艙,所以我們一直以為「我」跟「這個身體」是沒有區別的、是一體的。
但人體比這個狀態複雜一點點,比方,我們有直覺反應、直覺動作,就像當你睡覺中間想上廁所,你可能處在完全迷糊的狀態,瞇著眼睛走個幾步就到廁所了,然後上完又回來倒頭就睡著,這當中你不需要完整的注意力或視力或全身的神經打開,身體有「走去廁所、上廁所」這些動作的記憶,所以只要你想到「起身上個廁所吧」並稍微給身體一些訊號,身體就會接手幫你完成這整個動作,那如果你雖然想到要起身,但卻沒給到身體足夠的訊號,那你很可能就會尿在床上面。
任何常做的、規律的事情,我們的身體在學習上手後,就會漸漸變成直覺反應,所以大家去新公司、新工作時一開始都戰戰兢兢,每做一個動作都要查閱、問人或反覆檢查,但上手後就半睡著狀態也能做完,有些動作做久了說不定還能表演個特技,比方閉眼完成或好幾個動作一氣呵成,像有些鹹酥攤老闆把客人的食材拿過去後,可以用丟的方式把小塑膠籃一個一個準確丟回原來的位置。
這種直覺反應對許多工作來說非常必要,比方職業籃球員,常常要在關鍵一秒鐘之內,接球、閃人、又來個高難度丟球動作,而且還要丟進籃框,這些不能等你臨場來慢慢瞄準或思考戰略,而是靠平常無數次的練習後,讓意識告訴身體一個「瞄準點」,剩下的動作就靠身體的直覺接手,把球用不論什麼方法丟進那個點,那當然,對手球員也有類似的身體訓練,所以球賽才好看,因為每個球員眼花撩亂的動作都是我們這些凡人觀眾所做不出來的。
那我們提上面這些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當你看到、感受到、學到東西時,除了指揮艇裡的「你,這個意識」接觸到以外,不在指揮艇裡的「你,這個身體」也接觸到了。
用簡單的比方就是:你,擁有一台電腦,當你買了一個新的繪圖軟體之後,你知道這台電腦可以繪圖了,你也能操縱它來繪圖,但即使你不在,這台電腦依然有這個「能力」,只是沒有人去操作他,如果有人按下正確的開關、指令,那這台電腦就能使用繪圖功能。
也就是說,當我們日常正常生活時,我們會把很多常做的事給轉化成「直覺就能完成的」,因為可以增加效率,比方工人不需要每次操作機器都要重新細細檢查、注意每個姿勢角度有沒有正確,而是拿到材料就能馬上用機器處理完再繼續拿下一份材料,這樣施工效率才高。
而如果是不正常的生活呢?
比方你長年受到虐待,或者遭逢別人欺侮、背叛,等等的,你多半就會壓抑你的直覺反應,比方有些人面對家人責罵時,想跳起來反抗卻不敢,或遇到別人欺負時,想揍對方卻低頭認錯,這個過程,就是「指揮艇裡的我們」選擇了:放下拳頭、閉上嘴、忍住要罵出口的話。
但同時,這時候的你,工作效率就會降低,因為你壓抑了你的直覺,你的心情很糟卻壓抑反抗,那即使你做日常熟悉的事務時,你也會分分秒秒在想:
「媽的,居然這樣說我!明明是你的錯!」
或,
「媽的,是你欺騙我!居然不承認也不道歉!這到底算什麼!我到底要怎麼樣!」
等等的一直在想這些時,你就是在用「半套直覺」在動作,工作效率會降低很多。更別說如果你要的工作是要靠「反推公式、尋找通則、創意發想」的過程,那你幾乎會做不下去,想想看,假設你老公外遇,那這時的妳怎麼能一邊想著被老公背叛的痛,一邊又要想著「寫出一篇精彩社論或幸福的親子企劃」?
無法。
你的腦子完全處在兩種矛盾的處理狀態裡面,所以這種極大痛苦或受挫的心情時,最適合做的工作反而是直覺式的工作,比方你一直裁切木板或key in,雖然效率降低了,但至少你可以讓「僅存的直覺能力」去做完這些工作,而不至於完全零產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人處在受傷情緒裡太痛或太久,常常會有所謂的「神智不清」或「精神錯亂、發瘋」的現象產生,我們都聽過一些遭受長年打擊的人最後瘋了或變怪人,這些人再也無法正常生活或控制自己的行為,為什麼呢?
因為就如前面所說的,你所感受到的任何東西、你的身體也同樣感受到,而既然我們平時就能把許多行為、動作交給直覺反應,表示什麼?
表示你的身體有另一套操控方式是「不需要你指揮艇同意,也能運作的」。
當你在學開車時,需要「留神注意前方車輛距離」,然後「決定踩剎車減速」,但當你已經熟練無比時,你即使處在恍神狀態,你的腦子依然會因為「眼睛看到前方車輛距離改變」而「自動踩剎車減速」,甚至還能閃躲,有些人稱之為「防禦性駕駛」,就是瞬間來的緊急車況,你根本還沒想要怎麼閃,身體已經做出反應而讓車身閃躲開來。
如果你要臨場去思考:「嗯,後方那輛車子從右後方疾駛而來,那我如果往左邊閃,會不會到時候被反彈的車給擦到呢? 還是該往右邊閃?也許他會煞車打滑而滑到左邊去?」
你想這麼多就來不及了,所以身體直覺反應比較有效。
那,當你處在受挫、受傷的情境裡的時候,你身體裡「非駕駛艙」的那個操作本能,同樣也可以看到你是怎麼「受傷、被欺負、被攻擊」的,而你身體本來就有防禦本能跟各種直覺反應,這個直覺反應就會開始跟你的意識衝突,也就是跟「駕駛艙裡的你」產生衝突。
因為按照你的身體自然反應,你可以掐住欺負你的人或大吼背叛妳的老公,但你卻「沒有選擇」這麼做,所以你的怨氣跟痛苦會越來越大,當大到一定程度,可能就會爆發,一股腦地開始謾罵、大吼、抓打等等,而如果大到超過你駕駛艙能控制的程度,就會由你身體裡的那個「直覺」接手,在醫學上,這稱為多重人格。
不過,要觸動你爆發的機率比較大,要能讓第二重人格接手的機率比較小,只是不論你有沒有走到這一步,你的原本意識、原本駕駛艙能控制的身體能力都會削弱很多,這也是為什麼失戀時你會完全不想做任何事、茶不思飯不想,因為你的理智不論怎麼正面思考、扭轉認知,你的身體另一部分都會覺得:「現在不是開心吃飯的時候!先回到原本的快樂人生裡才對!」
那到這裡,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在前一篇文章中《腦子不好使:相信直覺或尋找公式?》中我們提到,活在世界上只用直覺式思維來面對是不太建議的,因為有太多太多人生問題,需要靠你去「拆解、尋找答案、改變認知」才能讓駕駛艙裡的你繼續正常操作、面對。
如果你的想法太少或想的層面太淺,那許多人生問題都會把你這個駕駛員給擊垮,讓你長期活在痛苦或失意裡面。
有一本書叫做《24個比利》就是在講多重人格的故事,書中這麼多的比利都是由同一個人所衍生出來的其他人格,而這些人格是為了讓最原本的身體能去面對人生中的苦痛,只是其他的人格不是好人,而造成社會負面影響。
我們在自己身體的駕駛艙裡面一直以為可以掌控自如,但我們不知道的是,在駕駛艙裡面的我們並不是全能的、並不是光靠理智就能面對人生的,所以我們必須去想很多東西、去學很多東西,僅僅是為了讓我們不要失去駕駛艙的掌控權。
很多人問過,為什麼《華華咖啡廳》網誌裡的文字這麼多?怎麼不走到「主流短篇」路線?
原因是,這些文章是要給駕駛艙裡的你能補充一些的社會現況或人際概念,那些東西就是複雜、繁瑣,沒辦法短篇或變成懶人包,所以只要我在寫文章時有想到有相關的東西,都會盡可能寫出來,當然,有很多文章是連我自己事後看也不想一次看完的長度,哈哈,所以我能理解你們大家的苦楚。
偶爾會有網友留言問一些感情問題,如果是感情的一些小障礙、小關卡,那些都比較容易能讓兩個人去修正,如果是那種失戀、一方已經決定離去的狀態,我就很難去講一小段東西來「扭轉」或「平撫」當事人的難過,因為那整個情境就是「確定無法回到過去」的定局,所以我們的文章主要是針對發生問題前的一些描述或分析,如果真的失戀了、鬧翻了,那,那些東西就只能放掉,往下走,而這個過程會非常痛苦。
要讓我們往下走,需要很大量的認知轉變,但認知很難轉變,所以我們只能走一步、補一步,說真的,我不知道遇到人生關卡的你們,最後到底會花多久走出來,但我希望能有方法可以加快這個過程,所以我們才一直發布這些新文章,希望能有一點點幫助。
—
封面圖是電影《一個頭兩個大》(Me, Myself & Irene, 2000),一部描述雙重人格的喜劇,很好看,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瞧瞧。
在〈腦子不好使:指揮艇裡面沒有比利〉中有 0 則留言
最近好高產!立刻來看!感覺Hyatt平常也很喜歡看電影耶,是大概一個月一定會看一次電影嗎~
最近一個新的心得是,我發現了兩系列的書很好看,一個是「吉卜力」相關的,包括「讓全世界認識宮崎駿」、「吉卜力的夥伴們」(簡),另一個是「詹姆士卡麥隆」相關的,比方「預見未來的人:《鐵達尼號》《阿凡達》金獎導演 詹姆斯.柯麥隆的電影與人生」,這兩系列看下去,會對於整個台灣、華人的人生計劃、教育觀產生重大衝擊。(尤其是,如果妳本身是喜歡藝術、創作類的人)
這些書我之前就看過,但最近拿出來重翻,突然有好多東西在腦中產生了連結,跟閣下分享~
好,再找來看看。中菜嗎?第一個想到舌尖上的中國,猶記畫面也是不錯。不勉強啊,單純分享所愛就很好。
Ya 我知道!Netflix上還有一個節目也很棒,算是一個比賽節目,叫做The Final Table,
每一集比賽不同國家的主題菜,然後在場的廚師來自各地,所以可能會遇到很多次從沒遇過的國家菜,
這時候就完全靠印象來做,有些人做的很像回事,有些人則做的完全不同味道。
好看的原因是,裡面每個廚師都很厲害跟創意,然後食材可以隨便選,
所以等於是每個人自由發揮,而且會想看到最後誰能每一場都過關,
但可惜的是,裡面沒有比賽到中菜,不然應該很好玩~
不過我只是喜歡看,寫這類主題很力有不足,
因為細節的東西知道太少,所以去延伸無法延伸出什麼很有特色或超乎常人的觀點。
啊!想到 Chef's Table 這支紀錄片。非常推薦,只是看完會很餓,哈哈!期待之後會讀到食物相關主題的更新~
^^ 介紹食物的書或一些食物歷史的書、或一些喜歡的地點的旅遊書、偶而看一些社會現象或科普類的~
又更新了,耶~好奇 Hyatt 平時的讀物是什麼?